任何项目的内部审计价值均应取决于审计结果如何有效地报告。劣质审计报告只能贬低专业性强的审计工作,而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则能激励改革和获得某些成果。 (一)关注审计报告 拟定审计报告的过程就是整个审计活动生命周期的继续和发展。为了对每一项审计结论立即提供文件而采用一种标准格式,应同被审单位规定一种不断联系的方法。在应该报告的情况及其原因与效果,以及决定采取的管理措施或解决办法已被找到和证明后,必须按照上述方式尽快提供有关文件。连续提供有关文件,可以使编制最终审计报告也成为一项相对比较容易的任务。 (二)强调积极性 1.审计报告应该尽可能用最积极的语调编写。公平合理而非主观臆断必定会引导审计师为被审单位服务加深理解,而这种理解应该反映在审计报告的语调方面。 2.阐述某些情况应该避免使用刺激感情上或引起防御感应的语句。例如,把“意见”说成“管理措施”和把“结论”说成为“情况”,以避免受到责备。同时,审计师还应该避免使用“粗俗”的措词,诸如“我们审查暴露……”,“我们发现……”和“据揭露”等。可替代的是应该实事求是地指出各种情况:“20%的随机抽样检验事项表明某些订单的付款还未收到”或“了解得知超过50万美元的计划还未研制”。 3.对揭露问题的解决方法应该说成为审计期间采取的措施或管理部门计划采取的措施。 4.另外如果某些问题引起审计师对被审单位的注意,那末,当阐述这种情况时应该指出这个事实。 5.同样,导致创新和取得惊人进展的特殊控制环境与最佳实务都应该在审计报告中得到适当的评论。 (三)遵循审计报告格式指导原则 透明度和精确性是优质审计报告的特点,遵守已制订的审计报告编写格式指导原则必将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报告的缺点常常涉及到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1.组织 清楚的审计报告首先要求出色组织好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虽然应该考虑是否应该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或者与在被审计过程中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相适应,但审计师的正常判断应该优于确定应该如何把主题按顺序编排好。使该报告的主要信息具体化可能大大有助于确定那种组织类型工作为最佳。 编辑与校对提供关于标准格式的整个项目文件的资料,能够减轻组织负担,并减少编写时间,特别是如果被审单位已经同意提供有关文件。确定的范围也有助于使上述过程合理化。 2.内容 审计报告应该以由一段“详细评论”随后的概要而开始。最低限度概要应该: a、规定审计范围和目的。 b、阐明进行审计的理由和特殊问题的重要性。 c、交流审计报告的主要信息。 d、提供在审计期间未包括的积极与消极的重要情况的梗概。 详细评论那一段应该包括在审计中详细提出的主要领域,但仅对那些促进读者理解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同叙述一种情况毫无关系的信息只会有碍于读者的理解。 例如,解释审计方法与技术通常是不必要的,并会贬低报告的主要信息。当可能发生解释审计期间使用的抽样计划、分析技术或计算机软件的错综复杂问题时,这些详细叙述都应该作为最佳实务同审计师分享。只要可能,应该让被审单位完成试图了解审计报告相关的任务。 3.编写格式 审计报告尽可能言简意赅。语句应该短而简明。可是,过渡性词语和短语应同短句一起使用,避免一种华而不实的编写作风。 指出明显问题所使用的词汇应该删去。那些不含有改进措施的、语言贫乏的审计报告是起不到应有使用的。“呆板式”的短语,既浪费纸又浪费读者的时间。审计报告必须用读者能理解的语言编写。含糊不清或生僻词汇、技术行话和神秘的或意思不明确的词汇都应该予以避免。 (四)提高效果 好的审计工作不应该被质量差的审计报告使之逊色。尽管为了产生好的效果必须编写好审计报告,但如果它们得到审计师的适当关注和用一种最讨人喜欢的眼光描绘被审单位的积极语调提供文件的话,它们一定会毫无疑问地产生建设性变化。这样的审计报告同被审单位建立了信任,估价好的审计工作结果,并为后续审计项目辅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