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半个世纪的“五四”先驱王希天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铁健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 100006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王希天是“五四”运动的先驱,旅日华工领袖,但他的业绩在今日中国学术界却鲜为人知;他是周恩来的挚友,但他与周恩来的交谊,他与周恩来、李达、许德珩、邓中夏等人在1918年抵约运动中的合作,在周氏旅日日记公布之前,也为多数人难以认同;他以“排日巨魁”“社会主义者”的罪名,被日本军警宪合谋秘密虐杀于关东大地震时的东京,由于日本政府的掩盖,在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得以揭开事件真相,重新认识王希天的生平和思想。

      家世与少年时代

      王希天,原名王熙敬,1896年9月11日, 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金钱堡。祖籍山东登州府蓬莱县。清康熙年间全家移居奉天金州(今辽宁省金县),以农耕为业。至王希天曾祖父以读书知名于乡里。清道光27年(1847年),祖父携家移居于吉林长春金钱堡,仍从事农耕。父王立廷,始经营皮革手工业,亦工亦商,开设王家皮铺。皮铺最盛时有雇工50人左右,并在九台、德惠等地开设分号。王家兼营农业,由4 户佃农耕种田地。王家是当时颇有名望的富户。

      王希天自幼生活优裕,并受长辈抚爱,养成良好素质:“性格朴厚如农夫,气度高雅如名士,才能干练如商者”(注:谢介眉:《王希天小史》1996年再版本。《王希天纪念文集》,长春出版社1996年版,第233~234页。)。7、8岁时,王希天随父识字。9岁,入家塾读书。 12岁,入新式小学堂。13岁,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15岁以优异成绩毕业。

      王希天对于祖母、父母,孝感至深。吉林早婚风气颇盛,王希天14岁时即由父母为之订婚,16岁成婚。妻张万英是王家皮铺大掌柜的孙女,比王希天大4岁,不识字。这桩婚事不合他的理想。但订婚、结婚时,他都不曾表示异意。婚后俩人和和气气。张万英孝顺公婆,爱护小叔小姑。王希天在外读书,假期回家帮助张氏识字。他们共生过三个子女。小儿子王振圻,生于1921年,王希天牺牲时,他只有两岁。(注:陈瑞云:《王希天的家庭观》。《王希天研究文集》,第200~201页。)

      王希天和“五四”时期一般新派人物一样,力主婚姻自由,反对旧式包办婚姻。1920年夏,他弟弟王熙庚只有15岁,父亲依惯例要给他订婚。王希天替弟弟争婚姻自主权,得到母亲同情,由母亲说服父亲,打消订婚的主张。事后他对弟弟说:“你的婚事,被我反对掉了。但后来的事要你自己做主,自己觉悟。”(注:谢介眉前揭书。《王希天纪念文集》,第266页。)王希天是一位富有爱心,肯为别人着想的人, 又是一位善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补救办法的人。从理想出发,他反对旧式婚姻;从现实出发,对不理想的既成婚姻,不主张简单地取缔了事;从人道主义出发,他更愿意替受压迫最重、生活难以自立的妇女着想,宁可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设法帮助她们提高文化,改善生活环境,即使离异也不应弃之不管。追求新思想,保持旧婚姻,这也许是王希天和他同时代的不少人所保持的双重性格和行为。

      王希天出身于殷实富裕家庭,但他对家产、物质生活与常人态度迥异,他常对朋友说:“人贵自立。我不愿享受家庭的遗产,要以自己的生产为自己的消费。”他告诉父母说:“家产问题,无计较之必要,凭父母自己处置可也。但于弟辈的教育费,总以不缺着为好,因为十年后之收获是大的。”(注:谢介眉前揭书。《王希天纪念文集》, 第265页。)他关注弟弟熙庚的教育问题。1921年冬天希天回国,熙庚毕业于县立高小。父亲要熙庚到省城吉林求学。王希天力争把熙庚带到北京读书,以广开眼界,接受更多的知识,尽到了长兄为弟求学的苦心。(注:谢介眉前揭书。《王希天纪念文集》,第266页。)

      少年时代的王希天崇尚知识,崇尚教育,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甘于清贫,不惜牺牲的精神成为他后来投入救世救民救国事业的良好开端。

      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1月,18岁的王希天东渡日本求学。此前,他在吉林第一中学经受了一场反对腐败校政的学潮的磨炼,事后辗转到沈阳、天津寻找新的学校就读却不能如愿。出国之后,他对朋友说:

      吾辈在中国,并非不能读书、不能研究学问。不过因为国内环境恶劣,所以跑至国外,要研究他们的文化学术思想,以为祖国之参考。况日本为我邻邦,关系殊切,吾辈更有知其内情之必要也。(注:王希天1916年春与留日同学的谈话。《王希天纪念文集》,第17页。)

      “为祖国”——这显然是王希天旅日留学的宗旨。

      1915年初,王希天入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勤学苦读。同年,日本政府逼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王希天广结朋友,“思想大变,有改造自身、社会、国家的觉悟。”(注:谢介眉前揭书。《王希天纪念文集》,第234页。 )“他此时被东京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礼拜日演讲会所唱赞美歌《种子撒于朝晚》所打动,每逢礼拜日必到会听道。逐渐“认识宗教的内容,为可以救人脱离罪恶,信仰宗教是得能力的根源”。(注:谢介眉前揭书。《王希天纪念文集》,第234页。)1916年春,他在东京基督教美以美会接受洗礼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稍后,被推为该会执事、执事部长。

      1917年9月,王希天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成为官费生。不久,留日学生纷纷要求中国政府增加官费数目。王希天不甚附合其事,他说国家贫弱,学费虽由官出,实际来自民间,加费徒使同胞负担加重。学生应以俭节为主,万不能再使国民增加负担。王希天入第一高等学校不久,即住进收费低廉的学生宿舍“一高寮”,而不像大多中国留学生那样租住高收费的寓所,这样既可以节约食宿费用,又能够“考查日本学生的生活情形及其内部实况”(注:谢介眉前揭书。《王希天纪念文集》,第287页。)。同室60人,除王与另一中国留学生王大德外, 其余58人都是日本学生。日本学生时有侮辱中国学生的举动。王希天抱定“卧薪尝胆”的气概,坦然对待。诚如王大德回忆:“希天此时之思想,不仅对于日本的侵略极力排斥,即对于外人之侮辱我民者,亦常抱愤慨。故其留学时代之言动,几无处不是爱国爱民之言动也。”(注:王大德:《一高时代的王希天》。《王希天纪念文集》,第288页。 )“统观全行期中,没有不以‘爱’之一字为其生涯的主要目标。”(注:王大德:《一高时代的王希天》。《王希天纪念文集》,第289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