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后期文化论争的重要成果

——杨明斋《评中西文化观》试探

作 者:
刘辉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北京党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杨明斋,名好德,山东平度人,青年时到俄国谋生并加入俄共(布),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他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的翻译和助手回国,为中共的创立和早期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共早期历史上,杨明斋还是一个对文化问题极为关注的人,他积极投入到五四后期激烈的中西文化论争之中,并著成《评中西文化观》一书,1924年6 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不仅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专门探讨中西文化问题的著作之一,而且是对活跃一时的“东方文化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文化思想进行系统批评的唯一专著。

      一、思想斗争所呼唤的学术论著。

      杨明斋著《评中西文化观》一书,不是一般单纯的学术著作,而是应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需要建构的时代产物。在《评中西文化观》一书的序言中,杨明斋毫不含糊地指出:该书是专门批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和章士钊《农国辩》中的中西文化观的。选择这三个人以及这三本代表作作为批评靶子,显示了杨明斋对“东方文化派”思想的较深了解和敏锐眼光。

      二、唯心与唯物:文化总体观批评。

      杨明斋对“东方文化派”的批评,首先着眼的是其文化根本观念的错误,即夸大精神和天才作用的文化起源论和变化论。他的靶子主要是对准最具理论色彩和代表的《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换言之,他的文化总体观主要是在批评梁漱溟的这部著作时集中阐发的。与此同时,杨明斋还阐发了文化“惰性”理论和文化变动的条件机制论,这在当时也显得十分新颖。

      三、面向大众生活:探讨文化的方法。

      杨明斋探讨文化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执着于大众的社会生活实情。他认为,文化就是社会生活,且“为一个民族大多数的社会生活”,并强调,“民族的文化是应该最普遍的。在享有这种文化的民族至少有十之七八,有这种文化的表示,必如此然后才能够说这各文化是民族自己所创造及享受的文化,如果不然,则那种文化虽是久在书本子上写着,然而恐怕他必是离人之日用常行太远,或是思想太高,使人无由而实行,再不然,便是那种文化没价值”。

      四、中国文化观:过去与未来。

      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点的揭示、形成背景的阐释以及未来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指陈,是杨明斋文化批评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也有着独具特色的地方。

      总之,《评中西文化观》一书作为当时唯一的共产党人所写的、集中批判“东方文化派”文化复古思想的专著,在现代思想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理应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不过,从当时的报刊资料情况来看,此书在当时所发生的影响恐怕也不宜夸大。不仅他所批评的梁漱溟、梁启超和章士钊未见回应文字,其他方面评论文章也还不太多见。这一方面或许是因该书出版时间稍晚,没有及时与他们交锋的缘故;另一方面,也与该书发行量少,文字不很流畅,有些论述显得琐碎不太明晰有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