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钧侃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邮编:210013

原文出处:
学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加强学习,深化研究,弘扬瞿秋白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对瞿秋白同志百年诞辰最好的纪念。

      半个多世纪来,瞿秋白的战友和一大批专家、学者积极从事瞿秋白研究,不论是研究中国革命史和党史上的瞿秋白,或是研究文学史、新闻史、思想史上的瞿秋白,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瞿秋白研究,冲破了“左”的禁锢和“现代迷信”的影响,有了新的开拓,出现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纪念瞿秋白诞辰100周年活动的深入展开,又把瞿秋白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瞿秋白研究的演进

      纵观70年来瞿秋白研究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时期:

      (一)前奏时期:20-30年代的瞿秋白研究。

      瞿秋白在“五四”时期,便从事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30年代参与指导了左翼文艺运动,发表了大量理论文章与文学作品。因此,在他生前,主要是文化界人士就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和评论。早在1922年王统照(署名剑三),就写《新俄国游记》一文,在《晨光》杂志第一卷3期发表。热烈地赞扬这本书是“一个奋勇的少年人的人生观的自述”,“在游记中为最富感动的文学兴味的作品”。王统照撰写此文,“乃是为了引导当时的青年去阅读和深入理解《饿乡纪程》,希望他们思考和深悟人生”。从此揭开了研究瞿秋白的序幕。先后发表了10余篇文章。

      这一时期的瞿秋白研究,虽然是初步的,仅限在文学创作和大众文艺和大众语方面的评述和研究,但这是前奏性的,它奏响了瞿秋白研究的乐章,揭开了瞿秋白研究的序幕,是整个瞿秋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二)开拓时期:瞿秋白英勇就义后的瞿秋白研究。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

      1935年4月,瞿秋白的亲密战友鲁迅确信瞿秋白被俘,且深知必将被害。5月22日,他在致曹靖华信中沉痛写道:“它(瞿秋白别号之一)事极确,上月曾得确信,然何能为。这在文化上的损失,真是无可比喻”。鲁迅高度评价了瞿秋白,说:“中国人先在自己把好人杀完,秋白即其一。……中文俄文都好,像他那样的,我看中国现在少有”。“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之类——引者)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足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出于火一样的革命友情,鲁迅于6月11日拟好译文篇目,定名《海上述林》。鲁迅之所以决定先编印瞿的译文,意在求快。他说:“我把他的作品出版,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抗议,一个示威……”。称赞秋白的译文“信而且达,并世无两”,“路以益人,足以传世”。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英勇就义,在中国和世界引起了极大震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日本、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越南等国共产党曾发表过纪念悼文。1935年9月1日左联机关刊物《文艺群众》创刊号上,发表了《悼瞿秋白同志》一文(署名“本社同人”),它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高度评价了瞿秋白的一生。

      1936年6月20日,党在巴黎创办的《救国时报》第37期,刊出了纪念瞿秋白殉难一周年纪念专刊,发表了纪念文章和第一篇《瞿秋白先生略传》(南田)。该略传正确分析了瞿秋白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高度评价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功绩。同年7月3日,《救国时报》第40期又以《旅英侨胞纪念先烈瞿秋白》为题,发表了伦敦解放社同人作于6月18日的《纪念民族英雄瞿秋白烈士宣言》。同年10月30日,《救国时报》为追悼鲁迅逝世,发表了史平(陈云同志)的《一个深晚》,追述1932年11月底的一个深晚,陈云第一次到鲁迅家通知在那里避难的秋白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去”的情景,文中生动地描述了鲁迅与瞿秋白的亲密崇高的友谊和鲁迅对瞿秋白的关切。

      1937年3月,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殉国烈士瞿秋白》。发表了杜宁(杨之华)的《纪念我们亲爱的战友瞿秋白同志》及《瞿秋白同志传》。她指出:瞿秋白被害“是一件震动全中国、全世界的事件,这是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的一项莫大的损失”!这篇传记扼要评述了瞿秋白的一生,肯定了他对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

      1938年6月9日和10日,《文汇报》连载了鹰隼(钱杏邨)《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一文,回顾了瞿秋白自“五四”以来的文学活动,指出其文学著译是十分丰富的。

      1939年3月10日《文献》第6卷,刊载了《瞿秋白全集》发行预告一则。预告说:“瞿先生从事政治文化运动,前后凡二十余年,所作文字,不下六七百万言,在政治文化上,所起之影响极大,此伟大之历史里程碑,时至今日,实不能再听其湮没”。同年9月,李何林编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书前刊有鲁迅和瞿秋白(称宋阳先生)像各一幅,并称为“现代中国两大文艺思想家”。在序言中,说:“在近二十年中国文艺界中,除鲁迅以外,瞿秋白也站着很重要的地位。”。“他二人的学识、思想、文章,在现代的中国实在可称‘双壁’!”

      这一时期共发表43篇纪念、评述、研究瞿秋白的文章,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瞿秋白研究的重要特点是高度赞誉秋白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和崇高价格,初步肯定了瞿秋白在我党早期的领导人地位,并且敏锐地注意到,瞿秋白在新文学史上的开拓性、奠基性的建树与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