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与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

作 者:
王真 

作者简介:
王真,海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教授,大连,116001。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代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中国军队“三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战略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与新时期党的国际战略息息相关。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对当今时代特征、总体国际形势和战略态势进行正确判断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把我军主要精力集中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上来,强调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重视科技强军,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新时期党的国际战略还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促成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

      一、党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赢得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争取这种环境,不仅取决于国际环境的客观现实,而且也决定于党的国际战略,决定于党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

      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国际战略的基点。无庸讳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一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存在失误,这就是对战争危险估计过高,认为战争不可避免,甚至迫在眉睫。从这一判断出发,制定了“山、散、洞”的方针,进行一、二、三线建设布局,搞得人心惶惶。国家是这样,军队也是如此。这种判断上的失误固然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即六七十年代苏联在与美国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占有优势,且采取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1969年又发生了珍宝岛事件,这些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要看到,确有我们自己在主观判断上的失误,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对制止战争的力量认识不足,如仅仅把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看作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因素,而没有看到西欧和东欧那些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都是反对战争的,都是制约战争的力量。邓小平后来回顾这一问题时说:“过去我们过多地认为世界大战很快就要打起来,忽视发展生产力,忽视经济建设。”(注:《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9—250页。)就是指的这种失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能够对国际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客观上固然由于国际形势这时出现新的变化,主观上则是由于党中央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态势和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对战争因素与和平因素的此消彼长作出客观估量,因而得出在较长时间内不会爆发世界战争的结论,如同邓小平1985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所指出:“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全世界维护和平力量进一步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注:《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页。)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在于:战略核均势使超级大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战争;美、苏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不可能发动世界战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的力量的增长。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邓小平指出,和平是可以赢得的,战争(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至少可以赢得30年或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和平。

      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40多年的雅尔塔格局终结,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对此,我们党及时作出新的科学判断,认为这不会改变国际形势走向缓和的总趋势。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两极格局终结后,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但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的正确性就在于,它看到多极化趋势是制止战争的因素,它预见到多极化趋势的长期性。由于多极化是对战争因素的扼制,因此这一期限愈长,就愈有可能制止战争。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已经证明这一判断的正确性。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重申了上述判断,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指明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进而断定在相当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和平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可以相信,这个正确结论将会进一步被历史所证实。

      新时期党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能否把它争取到,利用好,充分发挥其“和平效益”,还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只有判断正确,政策对头,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正确无误,才能真正争取到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平的国际环境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和平环境,而是交织着紧张局势乃至局部战争,所谓和平是就其主流和趋势而言的。这就更需要有一种科学的眼光,善于剥离纷繁复杂的表象而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对形势作出科学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平的国际环境不会自发的到来,需要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能动地争取。

      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军队现代化建设更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过去由于对国际形势判断上的失误,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已经丧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国家特别是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严重滞后,现在应当充分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争分夺秒,倍加努力,把我军现代化建设尽快搞上去。

      二、党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使我军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新时期党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准确地揭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是实现我军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依据,促使我军真正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上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