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遵义会议研究两个问题之我见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国权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副教授 哈尔滨市 150080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史界对于遵义会议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有些问题还值得讨论。本文拟就遵义会议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形成及“遵义会议决议”两个问题再做些探讨。

      一、关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集体中核心地位的形成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就在于它实现了由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的党中央向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转变。但是,历史的实际进程是纷繁复杂的,这种转变不是以遵义会议为分界点嗄然完成的。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页。)这里所说的,是从遵义会议“开始”,并且是“逐步”形成的。邓小平这一科学结论的内涵,既包括了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成员有一个逐步充实、稳定的过程,还包括了毛泽东在这个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并且,后者是更为关键的因素。因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0页。),所以,领导核心的形成和巩固,是一个领导集体存在的根本标志。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后,虽经各种变化,甚至“文化大革命”的变故,但正是由于毛泽东始终处于这个集体的核心地位,所以这个集体才一直延续到毛泽东的逝世。

      笔者认为,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对党中央统治的基本结束到毛泽东在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核心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的时间跨越遵义会议,起自黎平会议,终至毛尔盖会议。在这为时8个月的“过渡阶段”期间,不管是从职位上看, 还是从实际作用上看,周恩来都是全军的最高统帅,并处于遵义会议后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而毛泽东则是周恩来的“帮助者”,即助手,这正是遵义会议后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最初格局。毛尔盖会议后,不管是从中央常委分工上看,还是从实际地位和作用上看,毛泽东都替代了周恩来,成为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领导活动是领导者(或个人或集体)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获得被领导者的自觉追随和服从的前提下,引导、率领被领导者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在一个领导集体内部,作为核心人物的基础是由于职位、思想、道德、能力、威望等各种因素而形成的影响力。基于这样一种影响力,在一个领导集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在领导集体决策中的主导作用,即通常所说的主要决策者;其二是总揽全局的作用,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又善于照顾全盘;其三是协调各方的作用,即协调各方面力量的相互关系,以统一意志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从黎平会议到毛尔盖会议的8个月“过渡阶段”, 周恩来正是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影响力最大,并且很好地发挥了上述三方面作用的人物。

      中央红军准备西征时,曾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用博古的话说,当时“三人团处理一切”(注:秦邦宪:《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但三人团分工是,政治上由博古作主, 军事上由李德作主,周恩来仅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行。所以,实际上当时是由博古、李德“处理一切”。

      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即湘江战役后,整个部队已由出发时的8.68万余人锐减到了3万余人。如此惨重的代价, 使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积聚起来的不满、怀疑乃至惊慌情绪大增,在党内上层领导集团中间也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从湘桂黔交界处,毛主席、稼祥、洛甫即批评军事路线,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注:周恩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遵义会议文献》,第64页。)争论的焦点是部队的行动方向问题,即博古、李德坚持北上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与毛泽东力主西进黔北之争。激烈的争论表明,博古、李德已经开始丧失了“处理一切”的权威地位。周恩来后来回忆说:“在遵义会议前夜,就排除了李德,不让李德指挥作战。”(注:周恩来:《党的历史教训》,《遵义会议文献》,第66页。)排除了李德,那么取而代之的是谁呢?实际上是由周恩来行使职权。正是由于这一重要变化,才使毛泽东的主张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在被李德称为“飞行会议”的通道会议上得以通过。这样,部队西进于12月15日攻占了黔东南黎平。12月18日,在黎平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争论尤其激烈”的政治局会议是由周恩来主持的,会议确定的正确的战略方向也是由周恩来决策的。周恩来回忆说,毛泽东“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我决定采取毛主席的意见,循二方面军原路西进渡乌江北上。李德因争论失败大怒。”(注:周恩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遵义会议文献》,第64页。)据此,黎平会议形成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和建立湘西根据地的原定计划,指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42页。 )黎平会议还决定拟召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亦即后来的遵义会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