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开发与建设

作 者:
宗述 

作者简介:
宗述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原文出处:
龙江党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北大荒,在一定意义上已是黑龙江垦区的特称了。它地处东径123°23′至134°32′和北纬43°56′至50°21′之间,东抵乌苏里江,北至黑龙江,西至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同吉林省毗邻。现在行政名称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所属9个国营农场管理局,103个农牧场,2000多个工商运建服企业,3000万亩耕地,160万人口,70万职工,分布在黑龙江省48个市县,总面积5.7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耕地面积最大的国有农场经济区域。

      自1947年以来,一批批转业官兵、各级地方干部、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支边青年、城市知青等,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吃窝头、喝野水、手挥镐、肩拉犁……经过几代垦荒者的努力,已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繁荣昌盛的北大仓,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在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垦荒者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精神。它是垦区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解放军光荣传统,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的一种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它是垦区人民群众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

      一、创业阶段(1947~1955年)

      黑龙江垦区是在战争年代,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而创建的。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扩大地盘,集结军队抢占东北,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一触即发。针对这种形势,为解决粮食问题以备战争急需,12月28日,毛泽东主席代表党中央发布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伟大号召,要求“除负有作战任务的野战兵团外,一切部队和机关,必须在战斗和工作之暇,从事生产”,遂派出大批部队和地方干部进入东北。当时在东北局主持工作的陈云同志根据党中央“组织亿万农民走集体化、机械化道路、示范农民。”的指示,进行了具体部署。在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党中央从延安派出一批部队人员和地方干部,来到北大荒,点燃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火种。自此,黑龙江的农垦事业,战胜重重困难,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不断发展壮大。1947年春到1949年末的短短三年时间里,共创办国营农场100个。这些农场,不仅生产出数百吨粮食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而且培养了一批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也培育了北大荒精神,为国营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大荒的开发是在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一场严酷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广大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充分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和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战胜了重重困难,在有史以来没人能立足的地方终于开拓出了黑龙江农垦事业。

      1947年,通北农场建场时恰值11月份。北大荒的冬天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度,常刮大烟炮。周光亚带领选遣队员共4人,每天迎风冒雪踏勘荒地,夜间栖身在日本开拓团废弃的破房框子里,四面透风,非常寒冷。开荒时机械不足,他们就用人拉犁,一个个肩膀磨出了血泡……就这样,他们白手起家,建起了农场。

      同年春,黑龙江省干部学校校长高衡,与县委书记吴飘萍在德都县筹办萌芽乡师,后改为萌芽农场。学员实行半耕半读。开学时40余名学员仅有三把镐头,但他们借用农民工具开荒、种地,当年口粮自给有余。冬季,学员们自己动手制做纺车,纺纱织布,做棉衣。

      1948年末东北全境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为加强对国营农场的领导,决定建立国营农场领导机构。1959年3月,东北农林部下设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处,1950年后改为东北机械农场管理局。1953年改称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

      国营农场领导机构的组建,使国营农场得以有计划、大规模地进行。自1942年2月起到1950年末,由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组织2000多名荣军战士创办了伊拉哈农场和伏尔基河农场。与此同时,东北军区还把四个解放团和一个青年干部教导团组建成6个解放团农场。“解放团”的成员多数是原国民党部队的军官,通过劳动锻炼,把他们逐渐转变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国营农场的创建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办场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农场存在的问题是“投资高、产量低、浪费多、亏损大”。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东北局及时做出《关于加强国营农场工作的决定》。为贯彻这个《决定》,各国营农场进行了整顿和改制。

      中央提出的国营农场的建设方针是:“不与民争地,花钱少、办事多、收效快”;其任务是:“为国家增产粮食,生产有利,示范农民,积累经验,培养干部;为国家积累资金,扩建新场”。并要求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现有农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同时采取积极稳妥的步骤发展新农场。

      1954年8月5日,中央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二师移垦黑龙江。9月,3个团8300多名官兵转业,由山东省广饶抵达黑龙江省密山。10月,农建二师就地集体转业。3个农场划归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