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 H111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许多音韵学著作对上古韵部的构拟存在一个明显的结构缺陷。以王力先生《同源字典》中提出的上古韵部为例,29个韵部依其主元音及尾音的同异分为3大类、8小类(表1)。 很明显,甲类中没有与“宵沃”、“幽觉”相应的阳声字,丙类中缺乏与甲乙类中“支”“脂”等韵部相应的韵部,同时丙类整个地缺乏阴声韵部。王力在《楚辞韵读》以及《诗经韵读》中提出,战国时代从“侵”部分出“冬”部,与“幽觉”部相配;黄侃曾作《谈添盍帖分四部说》,俞敏先生曾作《汉藏韵轨》、《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从新的角度证成黄说,解决了丙类中的两个空缺。但是,有没有与“宵沃”部相应的阳声韵部?有没有与丙类诸部相应的阴声韵部?这仍是我们希望解答的问题。 表1 上古韵部表 类 型韵部声 类 之 支 鱼 侯 宵 幽 阴 声 甲 类职 锡 铎 屋 沃 觉 入 声 蒸 耕 阳 东 阳 声 微 脂 歌 阴 声 乙类 物 质 月 入 声 文 真 元 阳 声 阴 声 丙类 缉 盍 入 声 侵 谈 阳 声 其实,从清代以来,古韵家们也并非没有注意过这一问题。戴震以幽部配东冬,以宵部配阳部;孔广森以幽部配冬部,以宵部配侵部;章太炎以幽部与冬侵缉部为对转,以宵部与谈盍部为对转;黄侃以豪部(即宵部)配冬沃,而萧部(即幽部)无相应的阳入声。诸家区分不同,但都涉及了幽宵部与侵缉谈盍部之间的关系。李新魁《汉语音韵学》明确地提出,幽部是侵缉部的阳声韵,同样,宵部与谈盍部的关系也是如此。让我们从上古语料、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语言事实以及汉藏比较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些问题,并试从音理上来给予符合逻辑的解释。 二、文献资料的证明 陆宗达先生多次讲到幽宵部字可与收-m的字及其相应的入声字相通转,如金部“铫,温器也,一曰田器也。”斗部“
……《尔雅》曰:
谓之疀,古田器也。”《方言》:“臿,燕之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谓之
,赵魏之间谓之喿。”郭璞注《尔雅》:“皆古锹锸字。”郭璞注《方言》:“喿字亦作锹。”《仪礼·有司彻》“挑匕”郑玄注:“挑谓之歃……状如饭橾。”铫
喿橾挑,皆宵部字;锹,幽部字;臿疀锸歃,皆盍部字。 陆宗达先生此论本章太炎之说。章太炎《成均图》云:“谈宵对转:如《说文》訬读若毚,爵字本作纔,瀺灂同训(《说文》无瀺,以瀺该之),嚵噍同训,皆一语之转也。盍宵对转:如砭转为剽(《说文》:剽,砭刺也。),疀转为
。捷(《说文》训猎)转为钞(《说文》训叉取),獵转为獠,擸(《说文》训理持)转为撩是也。” 《成均图》中还谈到了幽部与侵缉部的对转:“侵幽对转:如 禫服作导服,味道作味覃,侵从帚而音亦与帚相转、寝训宿而音亦与宿相转,冘豫即犹豫,栠弱即柔弱是也。缉幽对转:如小雅‘事用不集’即事用不就,豳风‘九月叔苴’即九月拾苴,勼、合为一语,周币为同训,皆一语之转也。今昱声之字亦多读入幽部入声矣。”(章炳麟《国故论衡》) 我们很难否认这些确凿的语料。其实,幽宵两部与侵缉谈盍四部通转的例证远远不止上述所引,今略举其尤明显者如下:
三、语音的分析 幽部与宵部的上古音值,诸家构拟如表2。
我们认为俞敏、王力、李新魁、李方桂、周法高的构拟较好。李、周二氏的构拟中舌根辅音g、
只是为了解释《诗经》中阴声韵与入声韵的押韵。韵尾的u、w或圆唇舌根音g[w]的构拟可以较好地解释上古到中古的许多语音现象。比如为什么幽宵两部没有合口字?因为u、w 或g[w]的异化作用, 使元音前不可能有稳定的合口介音或圆唇舌根声母存在。个别的如“轨”字等则可以解释为韵尾的u或w反过来被圆唇舌根声母所异化,而转入中古脂韵合口了。这样的构拟也可较好地解释幽宵部与侵缉谈盍部之间的通转。元音u是一个后高圆唇元音, 它的发音特点是舌根和双唇同时起作用。拟作u或g[w]或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