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1287(1999)04-0101-07 汉语复句理论自滥觞至今,走过了一条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被重新认识的道路。回顾汉语语法理论走过的历程,我们也可以看到,复句问题始终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复句中的某些问题,如“单复句的划界问题”、“复句内部的分类问题”,牵涉到整个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大问题。说它们“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过分。回顾辨析汉语复句理论的发展轨迹,不仅对探讨复句理论本身的特点、规律有直接意义,而且对揭示整个汉语语法的特点、规律也有积极意义。 由于汉语复句理论与整个汉语语法研究的整体关系,当人们回顾整个汉语语法研究的历程时,不可避免地要勾勒出汉语复句理论发展的轮廓。反过来,人们试图为汉语复句理论发展勾勒出自身的轨迹时,也不可避免地要依附整个汉语语法研究脉络的大背景。这是目前研究汉语复句理论发展的一般情况。据前者,人们得出来的汉语复句理论发展的脉络也就与整个汉语语法研究史的脉络是一致的了。即一般划分为“草创、模仿”(1898-1937年)、“探索、革新”(1938-1949年)和“发展、繁荣”(1949年-现在)三个时期。(见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第3页)据后者, 人们为汉语复句理论发展勾勒的脉络是:草创时期(1898-1929年)、初兴时期(1929-1949年)、定型时期(1949-1965年)、繁荣时期(1979-1986年)。(见林立《现代汉语复句研究概观》,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第179页) 目前的这两种对汉语复句理论发展的分期描述,客观地说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前者没能为汉语复句理论的发展作出独立的描述,不能深入反映出汉语复句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后者的分期也明显地依附整个语法理论的发展分期,甚至是以社会政治背景为分期依据。就是在“草创”和“初兴”两时期的划分处,也看不出有机的、必然的依据。这种划分,同样未能勾勒出汉语复句理论发展的实际面貌,未能反映出复句理论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我们认为:(一)深入细致地描述汉语复句理论发展的客观脉络,清晰地把握汉语复句理论发展的真实面目,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对于深入掌握汉语复句理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建立起切实符合汉语特点的复句理论体系有着积极意义,而且对深入把握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特点和规律,从理论上、方法上促进其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 (二)要客观地描述汉语复句理论的发展脉络,必须以其自身的发展面貌、特点为依据,必须全面而又相对独立地研究复句理论所走过的历程。为此,就要从汉语复句理论自身的发展演变出发,从它自身显示出来的阶段性的特点出发来研究。而不能以一般概特殊,掩盖了它的发展演变的真实面目。 (三)要客观地得出汉语复句理论的发展线索,准确把握其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的特点,必须全面地掌握汉语复句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从理论原著中去分析挖掘它的发展演变历程。 本文基于以上的认识,试图在从汉语复句理论的第一手资料出发,分析把握其发展演变规律,进而描写出一个切合实际的汉语复句理论发展脉络上做些尝试工作。 首先,我们选出在汉语复句理论发展进程中有较大影响的论著,将这些论著中的复句理论体系,包括术语的使用、定义内涵的界定、外延范围的大小、分类标准及分类体系作一番类分比较的研究,弄清汉语复句理论演进的概貌。列出比较表如下: 部分汉语语法论著中复句理论比较表 年 比较项目 术语使用 代 体系情况 "复句""分句"分类 论著 1998 马建忠 (与读相联之句) (读)句排句、叠句、 《马氏文通》 舍读独立之句两商、反正 之句 1904 严复 简句(子 合沓句、包 《英文汉诂》 繁句 句、母句 孕句 ) 1920 刘复主从复句、 《中国文法通 复句 子句(端 衡分复句 论》 句、加句、 主句、衡 句) 1924 黎锦熙 包孕句等立 《新著国语文 复句单句 句主从句 法》 1942 何容 《中国文法论 复句 》 1942 吕叔湘 离合·背向、 《中国文法要 繁句词结 异同·高下等 略》 1944 王力等立句、主从 《中国语法理 复合句 句子形式 句 论》 1948 高名凯 并列复合句、 《汉语语法论 复合句句子(子主从复合句 》 句) 1951 吕叔湘、朱德熙并行、进一 《语法修辞讲话复合句 分句 步等 》 1952- 丁声树等 句子(分 并列句偏 1953 《语法讲话》 复合句句) 正句 1955 黎锦熙、刘世儒分句(主 等立复句、 《中国语法教材》复句句、从句) 主从复句 1956 《暂拟汉语教学单句(分 联合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