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研究一百年(之一)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宇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

原文出处:
殷都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王懿荣鉴定并作为珍贵文物而有意识收藏以来(注:关于殷墟甲骨文发现的时间和它的第一个发现者,学术界一度有争议。我们对此曾进行了认真考证,还以1899年王懿荣为发现甲骨文第一人为确,详见王宇信:《关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殷都学刊》1984年第4期及崔志远《关于殷墟甲骨文发现的通信》, 《殷都学刊》1985年第2期.),迄今已经经历了100个年头。 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珍品的甲骨文,自它被发现之日起,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蕴藏在这些“断烂朝报”中的古代社会奥秘被逐一“发掘”出来,从而使“文献不足”的商代历史研究柳暗花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今天的甲骨学,已是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形成了严密的规律并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课题的一门成熟学科,并和语言学和汉语史、历史学、考古学、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注:参见王宇信:《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第4、5、6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百年来的甲骨学研究, 已经历了它发展道路上的“草创时期”(1899—1928)、“发展时期”(1928—1937)和研究的“深入时期”(1949—今)。前辈学者开拓榛莽,钩深索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回顾百年来前辈学者所取得的成就,发扬和光大他们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优良传统,展望未来的研究前景,对促进我们“后来者”的深入研究和把甲骨学推进到新的一百年的繁荣是很有意义的。

      一、甲骨学研究的“草创时期”(1899—1928年)

      甲骨学研究的“草创时期”,指自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购藏起,至1928年史语所科学发掘安阳殷墟这一段时间,因王懿荣鉴定甲骨文为古代文化珍品,昔日“每斤才值数钱”的“龙骨”身价倍增,一下子变成了每字值银“二两五钱”的古董。小屯村民为谋厚利,争相私挖甲骨出售。为了与1928年史语所科学发掘甲骨文时期相区别,故称这一时期为“私人挖掘”或“盗掘”时期。王懿荣、王襄、刘鹗、罗振玉等一批学者,先后通过古董商之手或派人去安阳坐地收购,获得了大批甲骨文,其情况是:王懿荣所得约1500片;刘鹗所得约5000片;王襄、孟定生所得约4500片;罗振玉所得约30000片;其他各家所得约4000片。 与此同时,不少外国人也开始搜购甲骨文,其中很多被转卖到外国,诸如美、英、德各大博物馆都有购入。外国人搜购甲骨文的情况是:库寿龄、方法敛所得约5000片;日本人所得约15000片,明义士所得约35000片。以上“私人挖掘”时期共获殷墟甲骨文10万片(注:胡厚宣:《殷墟发掘》第36页,学习生活出版社,及胡厚宣:《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史学月刊》1984年第5期.)。

      由于文献失载,关于殷墟甲骨文及其时代,学者们一开始是茫然无知的。经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等学者的悉心考索,至1910年左右,“甲骨文为商代遗物便为多数学者所承认了”(注:王宇信:《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第3—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而甲骨文出土地,罗振玉1908年查明为安阳小屯村。 在此基础上, 罗振玉在1910年《殷商贞卜文字考》中辨明小屯村为“武乙之墟”,为以后殷商考古学的发端和甲骨文的分期断代研究奠定了基础。因此学者认为,把“甲骨出土的地点考证出来”,是“罗振玉的主要成就”之一(注:戴家祥:《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历史教学问题》 1957年第3期.)。

      甲骨文资料的著录出版,是甲骨学研究的基础工作。1903年刘鹗出版了甲骨学史上第一部著录《铁云藏龟》,从而使更多的古文字学家得以进行研究,扩大了甲骨文的流传范围。自此,甲骨文从少数学者书斋里秘不示人的“古董”,变成了可资学术研究的“金石”资料。其后,一些甲骨著录书,诸如罗振玉的《殷虚书契》、《殷虚书契精华》、《铁云藏龟之馀》、《殷虚古器物图录》,姬佛佗《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明义士《殷虚卜辞》、林泰辅《龟甲兽骨文字》、王襄《簠室殷契征文》、叶玉森《铁云藏龟拾遗》、罗福成《传古别录》二集等陆续出版。以上各书,共收录甲骨9919片。

      这一时期学者们筚路蓝缕,在甲骨学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就是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等学者在文字的考释和篇章的通读方面做出了不少发凡启例的贡献。

      《铁》书出版以后,著名学者孙诒让据以研究考证,在1904年就写出了甲骨学史上第一部研究著作《契文举例》。我们现在考释甲骨文字以《说文》为证,以金文互证的方法,在孙氏《契文举例》中,基本上都应用上了。这就是《契文举例》可贵之所在”(注:肖艾:《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契文举例〉》、《社会科学战线》 1978年第2期.)。

      虽然如此,直到1913年《殷虚书契》出版之时,学术界还鲜有人对甲骨文内容进行研究。罗振玉深感“书既出(按:指《前》),群苦其不可读也”(注:罗振玉:《殷虚书契序》.), 于是他“发愤为之考释”(注:罗振玉:《殷虚书契后编序》.),写成了6万多字的《殷虚书契考释》。书中考定帝王22、先妣14、人名78、地名193、文字485个。1919年罗振玉又将此书增订出版。罗振玉的甲骨文字考释,是“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但他“既参证《说文》以释甲骨文,又不为《说文》所束缚,而能认出一批与《说文》字形不同的甲骨文,反过来纠正《说文》的谬误,这就比前人大大高出了一筹”(注:陈炜湛、曾宪通:《论罗振玉和王国维在古文字领域内的地位和影响》,《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980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