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鱼名命名理据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海霞 浙江大学中文系

原文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鲐yí、

      【简介】鲀科,河豚的别名。河豚,体圆筒形,无鳞或有刺鳞。有气囊,遇到敌害会吸气膨胀,内脏和血液有毒。海产,有的可入河。参考文献:《辞海》1919。

      【释名】鲐:犹台、瓵、胎、颐,均指圆团状物。言河豚体圆。台,《诗·大雅·行苇》:“黄耇台背。”汉毛亨传:“台背,大老也。”按,大老则背驼,故称台背。郑玄说:“台之言鲐也,大老则背有鲐文。”改字为训。鲐鱼背上有条纹,老人身上出现皱纹的地方是面部,手部等,不是背部。“鲐文”牵强附会。臺,与台在《广韵》中定透旁转,咍韵叠韵,指蝌蚪。宋罗愿《尔雅翼·释鱼三》:“科斗,今俗谓之虾蟆臺。”蝌蚪有圆圆的头,故名。今济南还称蝌蚪为哈蟆蝌台儿(蝌、台各有义。,无角牛。科头,光着头不戴冠。科声之义为圆秃。此不详证)。瓵,《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郭璞注:“瓿,小甖,长沙谓之瓵。”即小坛子。胎,《说文·肉部》:“胎,妇孕三月也。”胎儿抱成团,又被衣胞裹着,形圆。颐,上古《广韵》音与瓵同(上古音依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定,下同),下巴颏,下巴形圆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颐又与台相通。汉扬雄《方言》卷一:“台,养也。”郭璞注:“台,犹颐也。”台、颐的“养”义来自胎。鲐鱼今通指鲭(油筒鱼),体亦肥圆。□鲐,《说文·鱼部》:“鲐,海鱼也。”段玉裁注:“鲐,亦名侯鲐,即今之河豚也。”民国《福建通志·物产志·鳞类》引清郭柏苍《海错百一录》:“鲐生海中,状如蝌斗,大者尺余。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黄文。性有毒,虽小,獭及大鱼不敢食之。”

      鲐:,犹喉、瘊、骺,指圆物,言河豚体圆。喉,圆筒形。《庄子·大宗师》:“众人之息以喉。”瘊,《玉篇·疒部》:“瘊,疣病也。”瘊子是小肉疙瘩。骺,《玉篇·骨部》:“骺,骺也。”《类篇·骨部》:“骺,骨端谓之骺。”骨端头圆。喉、瘊、骺、在《广韵·侯韵》中同音。□鲐,《文选·左思〈吴都赋〉》:“王鲔鲐。”刘逵注:“鲐鱼,状如科斗,大者尺余。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黄文。性有毒。虽小,獭及大鱼不敢啖之。蒸煮餤之,肥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引南朝梁韦琳《》表》:“常怀鲐腹之诮。”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河豚,(又名,,一作鲐,……今吴越最多。”“彼人春月甚珍贵之,尤重腹腴,呼为‘西施乳’。”但李时珍说:“侯夷,装其丑也。”未见有何依据,河豚鱼形圆,花色美丽多样,亦不知有何丑。鲐又音胎。宋罗愿《尔雅翼·释鱼二》:“,又一名鲐……其音如胎。”,亦圆义,见《本草纲目·鱼部》。

      鲑

      【简介】①河豚别名。②鲑科鱼类,形略似鲤鱼,身体横截面近圆形。如哲罗鲑Hucho taimen,又叫大红鱼,体长达2米。 参考文献:《中国动物图谱·鱼类》,1987。

      【释名】鲑,尤圭、袿、规,圆义。河豚、鲑鱼体肥圆,故名。圭,《说文·土部》:“圭,瑞玉也,上圜下方。”圜,即圆。袿,宋玉《神女赋》:“振绣衣,被袿裳。”《广雅·释器》:“袿,袖也。”《广韵·齐韵》:“袿,《广雅》曰:‘袿,长襦也。’”不管是袖还是长袍,都呈圆筒形。规,上古与圭见母双声,支部叠韵。二字作声符亦相通。《易·丰·上六》:“闚其户。”汉帛书作闺。《易·观·六二》:“闚观。”汉帛书作。规,《楚辞·大招》:“曲眉规只。”汉王逸注:“规,圆也。”汉扬雄《太玄·玄图》:“天道成规,地道成矩。”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故有此说。语言中圆义的孳生,未必分别圆球形,扁圆形或圆筒形。□鲑,《山海经·北山经》:“(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赤鲑。”晋郭璞注:“今名鲐为鲑鱼。”按,《北山经》所说的赤鲑,从其产地和色彩看,当指今天布于东北、西北的哲罗鲑、细鳞鲑之类。王充《论衡·言毒》:“故人食鲑肝而死。”此“鲑”指河豚。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河豚,(又名)鱼,一作鲑……,言其体圆也。”民国《福建通志·物产志·鳞类》:“鱼,《八闽通志》云:‘或谓之鲑,又谓之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