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声调资料库”的设计及其理论基础

作 者:
蒋平 

作者简介:
蒋平 香港中文大学

原文出处:
方言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壹 导言

      《方言》杂志创刊二十年来,发表了近千种方言描写的第一手材料。这些材料是研究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宝贵素材。理论语言学不仅注重考察语言的共性与个性,而且注重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离不开各种语言或方言之间的比较。资讯科技的发展为进行大规模语言或方言材料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方便。如建立电脑资料库,将大量的方言材料分门别类地输入电脑,然后进行分析、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或修正语言学理论。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设计了“汉语方言声调资料库”(以下简称“声调库”),计划将《方言》杂志创刊以来发表的方言材料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方言材料收入其中。声调库建成之后,将会放在国际网络上供全世界对汉语方言和语言学理论有兴趣的人士使用。这样,《方言》作者和编者们辛勤耕耘二十年的硕果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汉语方言研究将会促进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理论的研究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汉语方言的研究,使汉语方言研究更加繁荣昌盛。本文从总体目标和考察范围两方面论述“汉语方言声调资料库”的设计及其理论基础。

      贰 总体目标

      “汉语方言声调资料库”的建立旨在考察声调的普遍行为,检验前人所概括的有关声调的普遍规律(tone universals), 在深入认识声调行为的一般性(unmarked)与特殊性(marked)的基础上,验证或修正声调学理论。半个世纪以来,探索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解释语言现象的共性与个性是各种语言学派所追求的共同目标。1967至1976十年间,Greenberg 和Ferguson 领导了斯丹福大学题为“语言普遍规律 ( Language Universals)”的研究项目。这一项目先后聚集了四十多名研究人员,分析、整理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各种语言材料,分别从音系、形态、句法等方面概括了一系列普遍规律。音系方面如:如果一种语言有鼻化元音,那么,鼻化元音的出现频率总是低於非鼻化元音的出现频率。形态方面如:如果一个语言里主语或宾语必须在性别上与动词保持一致,那么,这个语言里的形容词也必须与名词的性别保持一致。与此同时,以Chomsky 为首的生成语言学派注重从人脑机制的角度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Chomsky根据儿童习得语言的容易性, 假定人的大脑里有一种语言机制。这一语言机制里储存着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即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语言学理论的任务就是要探求这一普遍语法到底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尽管不同学派对语言性质的假设不同,但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共同的:什么样的语言是人类可能有的?什么样的语言是人类不可能有的?语言作为人类区别於其他动物的特征,是否有一些共性?如果有,哪些特点是人类语言共有的?哪些特点是个别语言特有的?不同语言间的差异是否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果是,哪些因素制约着语言间的差异?

      随着对语言现象考察的深入,对语言特点认识的加深,特别是近三十年来跨语言研究对材料积累范围的拓展,为检验和挑战旧有规律、建立新规律提供了条件。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汉语方言的声调现象极为复杂。当年斯丹福大学“语言普遍规律”研究项目进行的时候,有关汉语方言声调的材料极为有限。今天,经过《方言》作者和编者们二十年的努力,我们积累了大量有关汉语方言声调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有必要对前人建立的声调普遍规律进行检验。三十多年来,有关声调的论文层出不穷,声调学理论不断发展。这些理论需要通过大规模汉语方言材料来检验。“汉语方言声调资料库”的设计和建立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声调的普遍规律做进一步考察。

      声调的普遍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声调库的设计及其检索功能。Maddieson 曾经在斯丹福“语言普遍规律”研究项目中负责考察声调。他将声调的普遍规律概括为三方面:(一)声调系统;(二)变调过程;(三)声调与非声调的关系。后来学者们考察声调的普遍规律也都围绕着这三个方面。下面逐项讨论前人建立的声调普遍规律以及这些规律所面临的汉语方言材料的挑战。

      (一)声调系统。每种声调语言都有它独特的声调系统。但将各种不同语言的声调系统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人类语言的声调系统具有某些带普遍性的规律。第一条规律是音高对声调系统的限制。Maddieson (1978)提出,语言的声调系统最多只能区别五度平调。这一观点与赵元任(1930)将声调的音高分为五级的做法不谋而合。有些方言的声调系统多於五个平调,如广西容县话(周1987)和广西横县平话(闭1994)分别都有七个平调。这些方言似乎对Maddieson 总结的上述规律提出了反例。可是,仔细分析这两种方言的声调系统,我们发现,所谓七个平调实际上包括了入声。入声与舒声的分别有时主要表现为有无塞音韵尾的对立,在声调的调值上可能并无差别。广西容县话和横县平话恰好属于这一类的方言,因此七个平调的声调系统实际上没有超过五级平调。Maddieson总结的这条规律目前还没有遇到真正的反例。

      第二条规律是不同声调系统之间的蕴涵关系。Maddieson(1978 )在比较不同语言声调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有简单的降调或升调的语言就一定有平调,反之则不然;有降升调或升降调的语言就一定有简单的降调或升调,反之则不然。郑锦全和蒋平在考察汉语方言声调系统的基础上分别提出:有“升-降”调的语言就一定有简单的升调,反之则不然(Cheng 1973);有低平调的语言就一定有高平调, 反之则不然(Jiang-King 1998a)。可是,从《方言》发表的材料来看, 这几条蕴涵关系都有反例。首先,有简单降调或升调的方言不一定有平调,如山西平遥(侯 1980)、江西宁岗(颜 1986)、江苏徐州(李 1980)、 湖南益阳(曾 1995)、河南泌阳(李 1996)、陕北延川(张 1992 )等方言都有降调和升调,但没有平调。光有降调而没有平调的声调系统有大连(贺 1986)、牟平(罗 1995)等方言。其次,有“升-降”调的语言不一定有简单的升调,如山西阳曲(孟 1991)和牟平(罗 1995)方言。第三,有低平调的语言不一定有高平调,如陕西孝义(郭 1989)和安徽太平仙源(张 1991)方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