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越南学者1972年出版了《越南西北部的南亚语民族》(邓岩万等,1972)一书,并经白保罗《澳泰语言与文化》(Benedict,1975)一书的引用,“拉哈语”一名逐渐为学术界所知。据说70年代法国学者欧得里古尔(André Haudricourt)也曾调查过哈语( Edmondson & Gregerson,1997)。1979年,苏联、 越南语言学家联合开展越南少数民族语言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拉哈语,之后宋采娃(Н.В.Солнцева)与黄万马合著《拉哈语》(Язык лаха)一书,1986年在莫斯科用俄文出版。此书描写山萝省拉哈语,共407页, 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展开描写,后300页为词汇、句型材料。 这是迄今为止材料最详尽的拉哈语论著。此外,黄万马还在其他一些论作中将拉哈语和普标语等一些“卡岱”语言作比较分析(黄万马,1988,1992)。1996年美国语言学家艾杰瑞、葛列格松调查了越南老街省拉哈语,1997年撰写了Outlying Kam-Tai:Notes on Ta Mit Laha一文( Edmondson & Gregerson,1997),作了初步介绍分析。 以上列举的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拉哈语所作的较有影响的调查研究。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看,仡央语言(注:白保罗(1942)最先提出“卡岱语”概念,我们所称的仡央语言系其中的大陆语言,不包括海南黎语。贺嘉善(1983),王辅世(1988)提出隶属于侗台语族的“仡佬语支”一名,张济民(1993)提出与侗台、苗瑶并列,隶属汉藏语系的“仡拉语族”一名,我们采用梁敏(1990b )提出的侗台语族属下的“仡央语群(语支)”一名的提法,以两种使用人口较多, 具代表性的语言仡佬、 布央统称(李锦芳,1996)。)包括仡佬、木佬、拉基、羿人(已消亡)、普标、布央和拉哈七种,仡佬、 拉基、 普标早在本世纪初就有调查成果问世( 注:B.Bonifacy ,
sur les coutumes etla langue des Lolo et des La-qua du HautTonkin(Ibid.,t.8,1908),PP.531—558; E.Lunet deLajonquière,Ethnographie du Tonkin Septentrional(Paris,1906)附有仡佬、普标、拉基语词表。),木佬、羿人语80年代由中国学者调查记录,布央语材料1990年起公诸于世(梁敏,1990a;毛宗武,1990)。在仡央诸语言中拉哈语是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国语言学界较陌生的一种。本文利用宋采娃、黄万马《拉哈语》和艾杰瑞、葛列格松(1997)记录的拉哈语材料对拉哈语作一简要介绍,并将拉哈语与其他仡央语言(“外围侗台语”)作初步比较研究。 一 拉哈语概貌 拉哈人是越南一个单列民族,分布在北部老街省和山萝省,共1394(1991)。分布在老街省的自称“拉哈轰”
,即“水拉哈”(以水稻耕作为主要经济形态)。分布在山萝省的自称“卡拉普佬”(khlaphlao)或“拉哈普佬”(Laha phlao), 即“旱拉哈”(以旱地耕作为主要经济形态)。拉哈人从哪里来,什么时候开始在越南北部山区定居,目前还不太清楚。从他们的生活习俗、语言等方面的特征与普标、拉基、仡佬等越南北方少数民族比较接近来看,拉哈人可能不是越南北部的土著居民,而是和中越边境的其他仡央语民族(以及苗族、瑶族等)一样陆续从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是贵州)迁来的( Edmondson & Li Jinfang,1996),时间大概不会超过500年。(注:拉哈人社会历史情况可参考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学研究所编《越南北方少数民族》和艾杰瑞、葛列格松(1997)的论文。前者指出拉哈人在11、12世纪黑泰人到来之前已在老街省定居。艾、葛也从老街拉哈人居住地较泰(傣)人好(平缓的沿河地带,便于稻作)这一方面来支持上述说法。看来拉哈人迁入越南北部的时间尚需研究。) 老街一带和山萝一带的拉哈语差别较大,我们暂依据其自称,将拉哈语分为“水拉哈”(分布于老街省)和“旱拉哈”(分布于山萝省)两种方言。
ph常念成f。例如:phup[1]~fup[1]“席子”;pha:j[6]~fa:j[6]“布”。z也可念成j。例如:zu[2]~ju[2]“脖子”;zok[4] ~jok[4]“开玩笑”。
旱拉哈和水拉哈均有全浊塞音b,水拉哈还有d。拉哈语没有小舌音q等。水拉哈没有送气清塞音ph。旱拉哈有bl pl phl ml kl khl六种复辅音声母,还有mj kwkhw三种腭化、唇化声母。元音数量较多, a带韵尾时分长短,e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