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系上古音真文元三部同源字考

——读柯蔚南《汉藏语词汇比较手册》札记

作 者:

作者简介:
邢公畹 通信地址:300071 天津 南开大学中文系

原文出处:
民族语文

内容提要:

本文为《汉藏语系上古音之支脂鱼四部同源字考》(载《民族语文》1998年第4期)的再续篇。 写作目的仍在指出美国学者白保罗所建立排斥侗台苗瑶语的汉藏语系的假说不可信。写作方法、使用的音标符号以及参考书目都跟前篇相同,不再说明。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上古音真部

      1.1 [年]字,柯氏书第9页。

      甲骨文“年”字从禾从人,像人戴谷物形,表收成。

      “年”字音变程式:[,c]nin>[,c]nien>广州ni:n[2]。

      

      pi[1]和汉语“比”([,c]pjid)字同源。 汉语“年”取义于禾谷成熟代谢之期,“比”有“代”义。《广雅·释诂》:“比,代也。”因而“比”也有“年”义,《学记》说:“比年入学”,也就“年年入学”(郑玄《注》:“学者每岁来人也”)。侗台语多称“兄、姊”为pi[6](或phi[6]),pi[6]和汉语“比”(*bjid[c])字同源。“比”(*bjid[c])有互相连接、彼此靠近之义。台语称“箫,笛”为pi[5]。 《庄子·齐物论》:“地籁则众窍而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朱骏声说:“比竹,箫之属”(“比”字还有“扶必反”的说法,当与“觱篥”有关)。这样,我们可以有下列深层对应式(即“形同或形近义异对应式”):

      “比”广州pei[3]<*[c]pjid:“年、岁”曼谷pi[1]<*p-

      “比”广州pei[6]<*bjid[c]:“兄,姊”曼谷phi[6]<*b-

      “比”广州pei[5]<*pjid[c]:“笛子”曼谷pi[5]<*p-

      1.2 [田]字,柯氏书第96页。

      甲骨文有“田”字。卜辞“田”字用法包含许多义项,主要有三个:一个是“田地”,一个是“耕种”,一个是“田猎”。《易经·师》:“六五,田有禽。”意思是田猎获鸟兽。

      “田”字音变程式:[,c]din>[,c]dien>广州thi:n[2]。

      柯所举对应藏文:

      

      “打猎”。

      柯氏认为汉语*d-可以和藏文1-对应,如汉语“牒”*diap,可以和藏文leb(-ma)“扁平”对应;而高前元音后的-

      

      有可能在方言中变-n,如汉语“年”[,c]nin可以和藏文(na-)ni

      

      “去年”对应。 大概跟蒲立本(Pulleyblank,1960)所提上古汉语有些方言早期的*-k在高前元音后变*-t的现象有关,因为*-k>*-t:-

      

      >*-n(柯氏书第30页,2.6.13.引蒲氏说)。

      藏文“地、田”作

      

      傣雅语称“打猎”为po[4]

      

      和汉语“田”字可能有同源关系。汉语“田”字和“野”字也有同义关系,《楚辞·大招》:“田邑千畛”,王逸《注》:“田,野也。”

      “野”字音变形式:[c]rag>[c]ja>广州je[4]。

      侗水语“田”字的说法和和汉语“野”字说法可以对应,请看:

      “田”佯僙ra[5] 侗语ja[5] 毛南ja[5] 莫家ja[5]

      《广雅·释地》:“田,地,土也。”这一类的字在原始汉藏语上万年的使用中,其形式和意义都有交错互换的情况。请看汉语、台语、苗瑶语、藏文中这组字的情况:

      “田”广州thin[2]<[c]din:“土,地”曼谷din[1]<

      

      

      2.上古音文部

      2.1 [银]字,柯氏书第133页。

      《说文·金部》:“银,白金也。从金艮声。”语斤切。《书经·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禹贡》虽然不是汉以后才出现的伪古文经,但从语言及内容看,恐怕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作品,是一篇记载战国时代的河流、物产的地理文献。比如“银”字,甲骨金文中都没见,战国简书中才出现这个字,所以原始汉藏语中不应当有“银”这个词。现在汉、藏缅、侗台、苗瑶4个语族都有这个词, 而且语音上能互相对应,当为战国以后商业往来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