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研究的变化和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修辞学习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语境这个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人们只是用它来解释语言现象,建构语言学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它本身,有人甚至提出应当建立一门语境学。与此同时,人们对语境的观察视角和研究内容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旨在回顾这两方面的变化,分析语境研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语境学的研究目标、视角和途径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语境研究视角的变化

      Context (语境)这个词的本意是上下文。 最初, 人类学家 B.Malinowski提出语境概念时,用的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 他认为讲话人所处的情景也象上下文一样对语义的解释具有可参照性,因此提醒人们在理解词义时要考虑context of situation(情景的上下文)。伦敦学派创始人J.R.Firth在将Malinowski 的上述观点纳入语言学研究领域时对语境作了重新界定,指出它是“语义分析平面上一套彼此相关的、抽象的概念类别”(戚雨村,1990)。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语境,一种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结构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和一个系统内项目或单位之间的聚合关系”, (戚雨村, 1990 )另一种来自语言外部, 即Malinowski所讲的情景语境,它包括:

      A.参与者的有关特征。

      (1)参与者的语言行为;(2)参与者的非语言行为。

      B.有关的事物。

      C.言语行为的效果。

      可见他观察语境的立足点是交际中的话语,界定语境的立足点是语言。一个言语交际系统包括言语交际的主体(发话人和受话人)、话语、信息传递渠道、外部环境等几项基本因素,Firth 选择“话语”作为观察语境的立足点,与他要建立一套语义理论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在他看来,语言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说明语言的意义。后来用“语境”概念进行语义解释的大多数人继承了这一基本视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提到语境,就有人想到“语内语境”、“语外语境”、“上下文”、“情景语境”等词语。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境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运用。当它被用于探索交际主体使用语言的规律时,观察语境的视角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交际主体上来了。王德春先生在探索修辞规律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概括语境因素(王德春,1993;王德春、陈晨,1989),J.Lyons 在讨论交际能力时用“交际主体判断话语的适切性所必备的知识”来归纳语境 (Lyons,1977),G.N.Leech在说明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时用“假定被发话人和受话人所共享的背景知识”来解释语境(Leech, 1983 ),D.Sperber和D.Wilson在研究话语理解规律时将语境定义为“心理产物,是受话人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中的一组”,说“正是这些假设,而非实际的客观世界,制约着受话人对话语的理解”( Sperber & Wilson,1986),都是出自这一视角。

      然而,观察语境的视角所发生的变化,与语境研究地位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换句话说,上述两种视角都与过去语境研究所处的附属地位密切联系着,不利于对语境本身进行研究。原因是要对语境本身进行研究,采用的视角必须适用于对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境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描述。具体地说,一方面,要适用于全面考察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境要素及其关系、层次,掌握语境的结构和性质;另一方面,要便于动态地描述语境影响制约言语交际的过程和方式。而无论是从话语的角度,还是从言语交际主体的角度,对语境的分析和描述都不与言语过程的各组成环节相联系,因而难免产生两个问题:

      1.在将语境因素范畴化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而且不能说明制约特定言语环节的是哪一些因素。例如,Lyons(1977 )将构成语境的因素概括为每个言语活动参加者关于“自己在整个言语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等六个方面的知识;M.A.K.Halliday(1980)将语境因素概括为“语场”(field)“语式”(mood)、“语旨”(tenor)三部分;王德春(1983)将语境因素概括为言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何兆熊(1987)从交际主体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两大方面,将语境归纳为“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对语言交际上下文的了解”等十类因素。

      2.即使对语境的作用过程作动态描写,也只是局限于特定的某一个言语环节。例如,Sperber和Wilson 在其合著的《认知和讯递的关联性》(Rele-nce: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一书中所描述的,就只是语义推理过程中的语境生成和作用图式,不能全面地描写语境在言语表达和理解的各组成环节中的作用过程。

      现在,语境已成为语言学独立的研究对象,语境研究的视角亟待做出相应的调整。笔者认为,摆正视角意味着将考察语境的范围扩大到言语交际中表达和理解的全过程,将考察点落实到言语过程的每一个组成环节。这个留在下文谈。

      (二)语境研究内容的变化

      早期的语境研究,往往限于对语境概念的界定、对语境要素的归纳、说明和对语境研究意义的阐释;80年代以后,语境研究尤其是国内的语境研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侧重于对语境的特征、类型、功能和作用的探讨,对语境因素的总结也开始走向体系化。从8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语言学界对语境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种令人瞩目的新趋势,即从不同的方面对语境和语境研究进行反思。主要内容包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