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言系属分类之争及其源流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宏开 江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通讯地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邮编100081

原文出处:
当代语言学

内容提要:

汉藏语言的系属分类研究已有近200年历史,但迄今为止, 学者们仍然为如何分类而争论不休,也正是这种争论推进了学术的进步,创造了今天汉藏语言研究的辉煌。本文尝试从汉藏语言系属分类的源流和发展角度对这一段学术研究作扼要论述和归纳。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19世纪

      汉藏语言系属分类研究的发韧大约在19世纪初叶。当时,研究者称之为“印度支那语系”。从文献上看,最早的论著当是莱顿(Leyden)于1808年在《亚洲研究》第十卷上发表的《论印度支那诸民族的语言和文学》。莱顿的文章涉及到印度支那多种语言,如南亚的高棉语、孟语、台—卡岱的老挝语、泰语、藏缅语的缅语等。显然,莱顿把这些语言联系起来已产生了比较和分类的思想萌芽。此后,有关的研究时有呈现。如布罗恩(Brown)1837年发表的《印度支那诸语言的比较》,涉及的语言有藏缅语14种,台—卡岱语1种。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德国学者霍奇森(Hodgson),他在19 世纪中叶前就发现和确定了相当一部分藏缅语族的语言。据记载,从1828年至1874年他共发表有关文章20余篇,有些文章涉及的语言多达十几种。霍奇森的贡献在于,他把这众多的藏缅语言看作是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组群。这一点也正是汉藏语言发生学研究的起点。1868年由亨特(Hunter)编撰的《印度和亚洲高地语言比较词典》就是在霍奇森调查的词表基础上完成的。当然,当时语言比较和分类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系属研究。

      随着调查材料的增加,缪勒(Muller)1854年首次尝试对藏缅语作了分类。格里森(Grierson)描述说,缪勒把藏缅语分为两族,一族是“次喜马拉雅语言”,一族是Lohitic语言,包括缅语,那嘎语,藏语,景颇语,库基—钦语和北阿萨姆方言(Hale,1982)。而对汉藏语的分类,虽没有文献直接阐述,但基本的认识是存在的。例如,19世纪下半叶,帕克(Parker)从1887年开始讨论越南语和汉语及其声调,继而讨论过泰语、黎语、掸语、缅语、彝语,乃至日语和高丽语等。他在1889年的文章中认为黎语和泰语有相似性。显然,他对这些语言是有某种一体性看法的。他的一篇论文的标题“印度支那语言的声调”也反映了这种观点(Parker,1889)。下表反映了19世纪大多数研究者的观念(Ruhlen,1987)。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基于地域概念的认识, 包括的范围是中国大陆、东南亚和南亚,所以孟高棉语也包含在内。

      

      到了19世纪末,孔好古(Conrady )明确提出了汉藏语系的分类(Conrady,1896),他的论著谢飞(Shafer)和易加乐(Egerod)等人都作过评论,其中易加乐赞扬为“一部读起来决不会令人厌倦、值得钦佩的著作”(Egerod,1976a)。其分类为:

      

      应该说,19世纪研究者们对汉藏语的分类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这个事实就是,亚洲大陆及南亚和东南亚诸语言极为复杂,并且相互之间有着众多难以尽述的联系。所以,尽管当时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然而,仍然可以说,当时的分类已为新世纪造就了基本的和更深层次的分类框架。直到今天,关于汉藏语言的分类依然只是分合问题。唯一不同的是,这个分合是在更大范围内的概念了。下面的图反映了19世纪研究者对汉藏语分类的基本看法;同时也给出了本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的一种修正看法(Ruhlen,1987)。

      

      十九世纪把台语和苗瑶语归属到汉藏语系只遇到了一些零星的异议。如特利恩(Terrien de Lacouperie )就发现黎语与台湾高山族语群(属南岛语)有关系(Terrien,1887);特利恩是一个涉猎较广的学者,他研究过彝语、纳西语、泰语、藏语、掸语、羌语、黎语、孟语、汉语等多种中国和东南亚的语言。正因为如此,他对这些语言之间的关系有着某种敏感性,所以,易加乐认为特利恩以直觉的方式就预见到了本尼迪克特提出的“澳—泰假说”(Egerod,1976b)。 1902 年施莱格尔(Schlegel)提出台语和马来西亚语之间有相似性。而到了1906年奥地利人类学家施密特(Schmidt)提出南方语(Austric)语系时,仍将台语和苗瑶语归到汉藏语系。斯密特是个多产的学者,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孟高棉语方面,但对南岛、汉藏甚至日语也有涉及,他的研究多为宏观性质的,不仅作语言比较,还作南亚、南岛等语群之间的比较和分类。这位学者算得上是远程构拟的始祖,值得注意。

      2. 20世纪的前70年

      进入20世纪后,人们对汉藏语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1909 年科诺(Konow)在格里森(Grierson )主编的《印度语言调查》第三卷中以《藏缅语族》为论题界定了汉藏语的概念及范围,并将孟高棉语排除出汉藏语系,他对汉藏语的分类已很接近现在的分类:

      汉藏语系:1.汉台语:A.汉语,B.台语;2.藏缅语

      实际上,科诺在1904年和1905年就论述过门达诸语(印度的南亚语)和藏缅语族,但是他的分类未包含苗瑶语,这也不奇怪。因为,他掌握的材料多为藏语和喜马拉雅区域语言等,而对中国南部、越南、老挝、以及缅甸等藏缅语知之甚少。不过,科诺把台语归入汉藏语系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他同时代的法国汉学家马伯乐(Maspero )也在多篇东南亚诸语言研究论文中把台语归入汉藏语系(Maspero,1934)。虽然科诺的汉藏语分类未包括苗瑶语,但多年来人们对苗瑶语的认识以及苗瑶语分布区域造成的观念使它总是在汉藏语系中晃动。这对1937年李方桂提出的汉藏语分类应该是有影响的。比如英国学者戴维斯(Davies)就主张苗瑶语属汉藏语系(Davies,1909)。不过, 戴维斯当时关于汉藏语的分类包括孟高棉语、掸语、汉语和藏缅语,其中,苗瑶语又划在孟高棉语之下。这为后来法国学者奥德里古尔(Haudricourt )把苗瑶语归入南亚语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