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我国民族的语言转用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何俊芳,女,1964年生,博士后,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讲师。地址:北京市白石桥路27号,邮编100081。

原文出处:
民族研究

内容提要:

语言转用是一个民族或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现象明显增多。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民族语言文字由于在教育、出版等领域里的使用受到冲击,其功能有所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认为我国的语言形势如此发展下去,很多少数民族语言将在较短时间内消亡。本文在分析我国语言状况的基础上,认为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语言之间频繁的接触和激烈的竞争,使一直属于弱势的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使用人口较少而又无文字的民族语言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其中一些最终要实现语言的转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大面积的语言转用;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仍将长期稳定地使用本民族语言或双语。文章还分析了在短期内我国不会发生大面积语言转用的若干原因。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87年,戴庆厦、王远新两位先生发表了《论我国民族的语言转用问题》一文,(注:《语文建设》1987年第4期。 )对我国民族的语言转用类型、导致语言转用的社会历史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由于受当时资料的限制,他们在文中未能提供我国民族语言状况(包括语言转用情况)的具体数字。1988年开始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国际语言规划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项目《中国语言文字》的完成,为我们展现我国的语言状况并从其他角度论述语言转用问题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本文试图在分析这些语言状况资料的基础上,论证我国民族语言的发展前景,并藉以扭转目前人们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悲观失望的态度和对新形势下民族语文地位、作用的偏误认识。

      一

      语言转用(language shift,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替换”),是一个民族或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是不同语言之间功能竞争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各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特点是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现象明显增多。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些民族语文由于在教育、出版等领域里的使用受到冲击,其功能有所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对民族语文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怀疑,对民族语文的前景悲观失望,认为我国的语言形势如此发展下去,很多少数民族语言将在短期内消亡。(注:如杜玉亭在《发展与各民族共同繁荣论略》(载《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 基诺语可能在30年内消亡。类似的观点,不一而足。)那么,我国的语言状况究竟如何?我国绝大多数民族语言是否会在短期内消亡呢?让我们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

       中国的语言状况(注: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国际语言规划研究中心:《世界的书面语: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概况》第4卷第1、2册(拉瓦尔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下文引用的有关语言状况的数据也源于此书。表中数据是该书作者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1982年人口资料推算的。原书未包括回族、高山族、俄罗斯族。)

      民族 操本民族语单语占本族总本民族操双语

       的总人数 人口的%的总人数

      汉族935,497,346 99.871,177,598

      维吾尔族 5,931,417 99.46

      26.887

      壮族 5,659,896 42.297,323,190

      藏族 3,158,504 82.08 538.106

      彝族 3,007,454 55.152,064,329

      苗族 2,756,289 54.891,243,711

      蒙古族1,707,583 50.061,023,380

      朝鲜族 974,207 55.19 787,997

      哈萨克族815,244 89.83

      92,302

      布依族 774,158 36.531,154,446

      侗族725,331 50.85 384,989

      哈尼族 649,024 61.29 408,782

      瑶族539,836 38.23 447,180

      傣族483,168 57.55 316,628

      白族414,891 36.64 615,333

      傈僳族 384,058 79.70

      96.826

      黎族261.001 29.42 486,111

      拉祜族 202,277 66.48

      89.981

      佤族198,466 66.46

      83.489

      水族166,522 58.05 103,166

      纳西族 110,465 43.91 131,127

      东乡族 96,135

      34.39 149,388

      景颇族 60,979

      65.59

      31,977

      土家族 50,3961.78 149,604

      柯尔克孜族 37,987

      33.50

      66,264

      布朗族 36,106

      61.75

      17,215

      仫佬族 35,122

      38.87

      55,235

      撒拉族 24,809

      35.89

      37,826

      土族24,666

      15.45

      76,912

      达斡尔族19,367

      20.58

      66,159

      塔吉克族12,501

      46.99

      10,583

      毛南族 10,762

      28.20

      17,797

      阿昌族 10,060

      49.237,516

      锡伯族

      7,4738.93

      19,891

      德昂族

      7,132

      58.004,591

      羌族 7,0946.90

      56,929

      怒族 6,971

      30.454,525

      普米族

      6,749

      27.85

      10,28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