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续)

作 者:

作者简介:
范毓周,1947年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210003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三

      除了殷墟之外,50年代以来,中国境内的不少地方还曾发现过一些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甲骨文。这些新的发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学者们对于甲骨文的认识。

      河南郑州的二里岗,是一处商代中期的文化遗址,其时代早于殷墟文化并与之相衔接。1952年秋天,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兴办的考古训练班在当地发掘时曾发现卜用兽骨375片、卜用龟甲11片, 但均无文字。随后河南文物工作队在这处遗址发现了3片带字甲骨。 其中一片牛肋骨上刻有练习契刻的10个字, 是1953年4月在被翻动的地面上发现的,文字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大体相似,可能和殷墟甲骨文属于同一时期。另外一片是1953年9月在CIT30探沟内发现的,为一片呈扁圆状的牛肱骨骨片,出土于离地面大约半米左右的地层中。其一面平底,一面凸,凸起的一面刻有一个“屮”字。第3片是1954年4月发掘时发现的,上面也刻有一字(注:安金槐:《一年来郑州市的文物调查发掘工作》,《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4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1954年,山西洪赵县坊堆村的周代遗址中也发现了有字甲骨,人们开始认识到甲骨文并不限于商代。洪赵坊堆发现的有字甲骨仅1 片骨的背面臼部被削去三分之一,靠近臼处有钻窝16个,呈不规则排列数行,其正面相当于背面钻窝处有经过灼烧后显出的卜兆,兆旁刻有八个文字。对于这片卜骨的时代,学者间曾有不同看法,现在一般认为应属西周初期(注:畅文斋、顾铁符:《山西洪赵县坊堆村出土的卜骨》,《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7期。)。

      继上述发现后不久,1956年1月, 陕西文管会又在西周京畿腹地的长安丰镐遗址范围内的张家坡,发现了西周的有字甲骨。这是一块肩甲骨的柄部,背面靠边处有三个钻窝,钻窝有极细的凿孔,正面相当于钻凿处均有卜兆,卜兆附近刻有极细的两行文字,一竖行,一横行。随后又在同一地区发现一块兽类肢骨,其上部相当于钻孔的正面,也刻有笔划极细的文字。据统计,陕西长安张家坡遗址先后共发现3 片有字甲骨,共刻有30个字(注:《长安张家坡西周遗址的重要发现》,《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3期;又《澧西发掘报告》, 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第11页。)。

      1975年,北京昌平白浮村周初燕国墓地也出土了两批甲骨。其中一批出土于十座墓葬的人骨左上方,共10片,全是卜甲碎片,有腹甲也有背甲。其中刻有文字的共2片,分别刻有“贞”、“不止”等字。 另一批出土于一座墓葬的椁室右侧中部,约100多片,均为卜甲残片, 腹甲、背甲兼有;其中刻有文字的共3片,一片刻有“其祀”二字, 一片刻有“其尚上下韦驭”等字,另一片刻有“史告”等字。这一遗址共出土有字甲骨5片,共有13个字(注: 《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考古》1976年第4期。)。

      以上几处周代甲骨的发现,使人们对于甲骨文的认识大为改观。人们看到,不仅在西周的京畿地区有甲骨文出土,而且在晋、燕等封国也有甲骨文发现。能否发现更多的甲骨文?1977年春天,陕西周原的考古工作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宫殿建筑基址进行发掘时,在其西厢房2号房基内的窖穴H11和H31 内发现卜用甲骨17,275片,其中卜骨16,371片,卜甲678片,经过清洗整理后, 共发现有字甲骨289片,总共刻有903字,其中合文字共12个(注:《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周初甲骨文》,《文物》1979年第10期。)。

      周原的这批甲骨发现后,很快就引起学者的注意和重视,有关周原甲骨的讨论和研究从各个角度迅速展开。徐锡台曾就这批甲骨文中出现的人名、官名、方国名、地名和时代问题提出看法(注:徐锡台:《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所见人名、官名、国名、地名浅释》,《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年;又《周原卜辞十篇选释与断代》,《古文字研究》第6辑,1981年。);李学勤师、 王宇信也对其时代和有关文字问题进行了研究(注:李学勤、王宇信:《周原卜辞选释》,《古文字研究》第4辑,1986 年; 又李学勤《周甲骨的几点研究》, 《文物》1981年第9期。); 范毓周则结合殷墟甲骨文和文献资料对灭商以前商、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注:拙著:《试论灭商以前的商周关系》,《史学月刊》1981年第1期。); 王玉哲对其来源问题作了讨论和研究(注:《陕西周原所出甲骨文的来源度探》,《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1期。)。与此同时,一些外国学者也先后撰文参加了讨论。 例如,吉德炜(David N.Keightley )(注:Oracle- Bone InscriptionsFrom the Homeland of the Chou,Paper Presemted to the 190thMeeting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San Francisco,16April 1980。)、夏含夷(Edward L.Shanghnessy)(注:《早期商周关系及其对武丁以后殷商王室势力范围的意义》,殷墟笔会论文,1984年10月,复印件。)等人也都发表了专门研究的文章。美国汉学杂志《古代中国》(Early China)还专门邀请吉德炜、夏含夷、 李学勤师、王宇信、范毓周等人就周原甲骨文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注:The Early China Forum,Early China,Vol.11—12,1985—87。)。 此外,台湾的严一萍也对周原甲骨进行了探讨(注:《周原甲骨》,《中国文字》新1号,1980年3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