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古音研究进展概述 上古音研究在汉语音韵研究中是相当早的。因为我国历来重视先人典籍,鼓励读经,读经第一步就要求念出字音。而时移音改,用后世音读常觉扞格不通,解经者想给读者或生徒解释这些现象,自然要研究古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前人无法正确掌握古音,往往以歪曲的形式表示。汉人的“读为、读若”,唐玄宗的改《书·洪范》“(无偏)无颇”为“无陂”,梁人沈重的“叶句”、隋释道骞的“协韵”、宋人朱熹的“叶音”,都是这种表现。至明清,古音学者除分古韵韵部外还用今音比况,直音以注其所拟古音,如明人陈第说:母读米、马读姥、京读疆、明读茫、福读偪、丘读欺、家读姑、瓜读孤;顾炎武友人用顾氏古音拟读打趣,把“天明了”说成“汀萌哉”之类。它们是不正确的,但隐含着一定的合理成分。清人苗夔《歌麻古韵考》中说的“河古读若怀;何古读若回;坷古读若魁;那读若内平声”等,虽混开为合,但隐含歌部字古音有-i尾,则是不错的。由于缺乏科学标音工具,明清古音研究的成果也只能以划分韵部为主,并非没有拟音,而是不可能准确拟音。所以只能是考古功深,审音功浅。 怎样克服汉字长于表意而拙于标音的先天局限给古音研究带来的困难呢?西方语言学因植根于拼音文字土壤里,恰在表音方面有优势,所以总能以不同视角对汉语音韵学领域送来重要借鉴而予以促进。汉唐梵文悉昙的学习即曾促进反切、韵图的产生。而在怎样克服反切长于表音类而拙于标音值的先天局限对古音研究所造成的困难方面,也有赖于本世纪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音系描写方法的输入,而改变面貌、带来生机,使我国古音研究走上科学的道路。尤其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等的研究成果影响最大。他们的研究建立于汉语方言、与朝日越等域外汉字音比较的基础上,使长期囿于古籍内打圈的国内学人耳目一新,引发了林语堂、李方桂、王静如、罗常培、赵元任、钱玄同、魏建功、曾运乾、王力、陆志韦、董同龢、周法高、俞敏等一批优秀学者参与研究,各取得不同的成就。其中董同龢、陆志韦四十年代便已形成自成系统的上古拟音体系。王力于五十年代、李方桂于七十年代初也完成了拟音体系,而且成为近年来海内外最有影响的体系。 高本汉的中古拟音成就较大而上古拟音问题太多,他自己说过有些问题有待汉藏语言比较研究的进展来解决。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汉藏比较及梵汉译音研究的深入,汉语古音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方学者法国奥德里古、俄国雅洪托夫、加拿大蒲立本、美国包拟古等成就最为巨大,许多古音难题已被突破,汉语上古音拟音面目一新,能够与汉藏兄弟语言接轨了。可惜因历史条件因素,不能及时输入国内,直至改革开放后,方加强了学术交流。八十年代以来,自1980年10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成立,更推动了古音研究,近十年尤为突飞猛进。依不完全统计,单1987至1993这前七年里我国上古音研究及汉藏比较有关论文即达288篇(参考张谓毅的统计,再添有关论文50篇): 年分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篇数 22334548613643 这里头既有我国音韵学者自身的努力,也与五六十年代海外学者巨大成果重新输入有关。其中最重要的为以下诸家: 法国奥德里古(A.G.Haudricourt)1954的《越南语声调的起源》(JA242)和《怎样拟测上古汉语》(Word 10)。前者有冯蒸1986译文,见《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7(1986);后者有马学进译文,见幼狮月刊社《中国语言学论集》(1977台北)。主要成就是论证了越汉两语声调的发生发展。 俄国雅洪托夫(S.E.Yakhontov)《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1959)、《上古汉语的复辅音声母》(1960)、《上古汉语的唇化元音》(1960)、《上古汉语的起首辅音L和R》(1976)、《上古汉语的起首辅音W》(1977)等重要论文1986被唐作藩、胡双宝选编入雅氏《汉语史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成就是论证了:二等带l(1970改r);s-和响辅音(鼻流音)结合的复声母变出
诸母;歌元、文侵各部合口有唇化主元音韵如or、on,ur、un、um;拟云母为w声母。 加拿大蒲立本(E.G.Pulleyblank)《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1962-63,AM9),《关于汉语词族的一些新假设》(1973,JCL1),《上古汉语的韵尾辅音》(1977-78,MS33)。最有影响的是第一篇,它有力地论证了去声古带-s尾,上声古带-
尾;同样得出二等带-l-(后改r)、有圆唇化元音韵母on、un、om、um;最早提出来母在亲属语带对r-,而喻四对l-(开始拟
,1973改拟l),及圆唇喉牙音,送气鼻流音。又设想三等舌面介音部分后起,来自介音l或前重型长元音。潘悟云有译本,尚未公开出版。 美国包拟古(N.C.Bodman)《汉藏语中带s-的复辅音声母在汉语中的某些反映形式》(1973),《原始汉语与汉藏语》(1980)、《上古汉语中具有l和r介音的证据及相关诸问题》(1985)等重要论文1995由潘悟云、冯蒸译编为《原始汉语与汉藏语》,中华书局出版。中间一篇(46-241页)最重要,主要论证复辅音结构Cr变二等而C-r变来母,l变定母、喻四而C-l-变端透定。设想三等j介音有原生性、次生性两种,前者在藏缅中就有,后者是汉语发展过程中后起的,从而形成AB两类音节。所引诸多亲属语同源形式足资参考,白氏强调重视“比较构拟”,即拟音与亲属语形式密合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