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

——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

作 者:

作者简介:
彭文钊 联系地址: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2号

原文出处: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它与社会文化域呈现一种多重映现关系,有着鲜明的社会文化标记,具体表现为文化标记、性别标记、距离标记等。从言语交际角度看,委婉语本质上体现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是技巧性含意运用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表达说话人的意向含意。委婉语更体现为一种交际策略,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是语言交际、表达、构思、载蓄四大功能的集中体现。委婉语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字号:

      0.前言

      国内外学者围绕委婉语(эвфемизм)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束定芳,1995)我们认为,委婉语首先体现为一种言语现象,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本文试图对委婉语的社会属性及其功能特征作一系统梳理,探讨委婉语和社会文化域之间的映射关系,使我们看到更多的俄语委婉语研究方面的成果。

      1.社会文化域和委婉语

      1.1 社会文化域(социум)

      社会文化域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一定的言语共同体(языковаяобщность)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特征的总和。社会文化域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不居的系统。它随言语社团成员特征的改变(阶层、职业、性别等)形成相应的语言使用范围(Сфер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языка)和语言使用环境(Сред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языка)。(Бондалетов В.Д.,1987)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都可以构成一定的社会文化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价值观、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

      1.2 委婉语

      委婉语不仅指委婉词语,它更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委婉语在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力图代替、掩饰、衰减婉指语的禁忌、直接和粗鄙。我们认为,委婉语正是一种这样的语言符号,它是在一定的言语共同体内,受制于特定社会文化域,为避免不便明说的意义或意图,采取婉转间接的语言手段进行交际的一种语言符号。

      1.3 委婉语是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

      如前所述,委婉语是一种言语现象,体现着语言的功能特征。一定言语共同体中语言使用者和语言运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Ярцева В.Н.等学者在题为《马克思语言学基本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无论语言存在形式、语言分化还是语体形成最终都是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作用,并完成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功能的结果。(БондалетовВ.Д.,1987)

      “委婉语是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这一概念是指社会文化域与委婉语的多重映现关系。它不仅体现为静态的载蓄,更表现为动态的反映。语言对文化而言有载蓄功能(аккумулятивная функция)。韩民青在《文化论》一书中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有三种作用,即生成、储存和留传。”(注:转引自郭锦桴:《汉语与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3,第Ⅳ—Ⅴ页。)由于委婉语是在一定的言语共同体内、受制于特定社会文化域的语言运用,那么它作为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社会文化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可以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的民族性和共同性,委婉语的使用也反映出语域、语体差异等言语交际规律。”(孔庆成,1993)委婉语是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它们之间存在着镜象关系和理据关系。社会文化域的特征在委婉语中可以得到清晰的映现,委婉语也可以在社会文化域中找到相应的社会文化心理理据。

      2.委婉语的社会标记

      2.1 隐喻——委婉语生成的重要途径

      大量隐喻研究的成果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本体思维方式,成为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注:详见赵艳芳:《隐喻的认知基础》,《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洛阳,1994,2。 )隐喻思维建立在相似联想的基础上,它作用于委婉语的生成机制,是委婉语生成的一条重要途径。

      委婉语产生于语言塔布(языковоетабу)。语言塔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拜物教(языковой фетишизм),二是语言的禁用与代用(эвфемизм)。 (陈原,1994)隐喻概念化过程可产生三类隐喻:常规隐喻、类比相似性隐喻和创造相似性隐喻。这三类隐喻分别作用于委婉语的生成机制,从而生成三类委婉语:概念化委婉语、类比型委婉语和创造型委婉语。

      2.1.1概念化委婉语

      由隐喻概念形成的委婉语我们称为概念化委婉语。隐喻概念内化于人的大脑成为一种认知资源,生成的委婉语以概念形式固化在语言中,为全体社会成员所熟知。概念化委婉语通常用来代替禁忌语。如俄语用золотая молодёжь婉指纨绔子弟,汉语用“入港”、“云雨”、“颠鸾倒凤”描写性行为,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2.1.2类比型委婉语

      类比相似性隐喻建立在目标和始源固有的(或想象中的)相似性基础上,依靠类比联想在人的大脑中激活、调用这种相似性生成的委婉语只在一定的言语共同体内流传。如дыра用来代指зад,забитьпулю是произвести половой акт的委婉语,而засеять代替的是запеременеть等等。形象性是这类委婉语的突出特点,并带有鲜明的标记性,只适用于特定语域。如засеять常用于青年语域,带有+男性、+青年、-教育程度高、-正式场合等社会标记。

      2.1.3创造型委婉语

      创造相似型隐喻表现为一种非常规认知关系,是说话人发挥个体想象,在目标和始源之间“强制”建立相似性的结果,要靠创造相似性联想才能在二者之间实现联通,借以生成的委婉语只在有限的言语共同体内使用,具有临时性、独创性、个别性、新陈代谢快等显著特征。创造型委婉语广泛运用于社会方言,例如在盗贼黑话(воровой жаргон)中,купить代替了украть,убить被说成是пришить,而чёрный ворон指的是囚车,用голубая кровь称呼贼头儿等等。经过社会选择其中一部分可能进入标准语,大部分被逐渐淘汰,同时新的委婉语层出不穷,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心理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