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词、敬词、婉词概说

作 者:

作者简介:
洪成玉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00037

原文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谦词、敬词和婉词属礼貌语言,即在礼貌方面规范人的语言行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所积累的谦词、敬词、婉词极为丰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文是在收集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择要予以概括地论述。本文还具有文化学的价值。从众多的谦词、敬词和婉词中,还可以折射出汉民族的生死观和文化观。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谦词、敬词和婉词是礼貌语言之一,即在礼貌方面规范人的语言行为。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语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我国人民在人际交往中十分讲究谈吐文雅,举止有礼。历代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谦词、敬词和婉词。不仅在文人中广为使用,而且在被称为村夫俗子的粗人中也广为使用。请看摘自反映下层社会生活的小说中的几段对话:

      虞候道:“无甚事,闲问则个。适来叫出来看郡王轿子的人,是令爱吗?”待诏道:“正是拙女,止有三口。”虞候又问:“小娘子贵庚?”待诏应道:“一十八岁。”再问:“小娘子如今要嫁人,却是趋奉官员?”待诏道:“老拙家寒,那讨钱来嫁人?将来只是献与官员府第。”(《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令爱”是敬称对方的女儿;“贵庚”是敬问他人的年龄;“拙女”是谦称自己的女儿;“老拙”是老年人谦称自己。再引一段对话:

      徐信道:“我徐信也是一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那汉方才敢问道:“适才妇人是谁?”徐信道:“是荆妻。”那汉道:“娶过几年了?”徐信道:“三年矣。”那汉道:“可是郑州人,姓王小字进奴麽?”徐信大惊道:“足下何以知之?”……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当时实怜他孤身无依,初不晓得是尊阃,如之奈何?”……徐信亦觉心中凄惨,说道:“大丈夫心腹相照,何处不可通情?明日舍下相候。足下既已别娶,可携新阃同来,做个亲戚,庶于邻里耳目不碍。”(《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这一段对话也用了不少谦敬词。“荆妻”是谦称自己的妻子;“小字”是谦称自己或自己亲人的姓名字号;“舍下”是谦称自己的住所;“尊阃”“新阃”是敬称对方的妻子;“足下”是敬称对方。《水浒传》中被称为绿林好汉的英雄人物,看起来很粗鲁,但初次相见时,对话也颇文雅:

      戴宗问道:“壮士高姓大名?贵乡何处?”那汉答道:“小人姓石,名秀,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氏,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就要去相助,人都称呼小弟作‘拼命三郎’。……既蒙拜识,当以实告。”戴宗道:“小可两个来此间干事,得遇壮士,如此豪杰,流落在此卖柴,怎能够发迹?不若挺身江湖去,做个下半世快活也好。”(《水浒传》第四四回)

      对话中的“小人”“小可”“小弟”,是谦称自己;“壮士”,是敬称对方;“蒙”,是敬称受人眷顾;“拜识”,是敬称受人赏识;“高姓大名”,是敬问对方姓名;“贵乡”,是敬问对方籍贯。

      《京本通俗小说》和《水浒传》都是以当时的话本为基础整理而成的。话本是一种在市井茶楼酒肆中说唱的民间文学形式,对象多为人民大众。可见这些谦、敬词的使用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谦、敬词

      汉语谦、敬词的使用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在交往中就已广为使用。开始见于统治阶级内部。王侯常用“孤”“寡”“不穀”谦称自己。“孤”“寡”是谦称自己少善寡德,“不穀”是谦称自己不善。这些谦称多见于当时的史书《左传》和《国语》。据统计,《左传》用“寡人”90次,用“孤”32次,用“不穀”19次;《国语》用“寡人”42次,用“孤”28次,用“不穀”14次。当时的天子、诸侯国国君在外交场合或君臣对话时,这些谦词是作为第一人称谦称自己。与此同时,敬词也开始出现。如《左传》《国语》习以“执事”敬称君王。“执事”,原意是办事人员。敬称君王为办事人员,是表示自己不敢直接指称君王,只配与君王手下的人打交道。《左传》共用“执事”39次,《国语》共用“执事”4次。现在书面语言中还用的“足下”,最早见自《战国策》。如《战国策·燕策一》:“(武安君)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起初常用于对国君的敬称,现已广泛用于对平辈或朋友间的敬称。

      谦、敬词的产生,是适应文明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礼记·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自卑”,自己谦卑;“尊人”,对人尊敬。这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自卑而尊人”是礼的基本原则。谦、敬词可以说是礼的原则在语言中的体现,是礼貌语言之一。谦词,是用谦卑的言词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敬词,是用尊敬的言词敬称他人(主要是对方)或与他人有关的人或事。因此,用作谦词的词,多为卑、贱、愚、拙、贫、寒、微、小、浅、薄等含有谦意的词;用作敬词的词,多为令、尊、敬、谨、贤、高、大、宝、玉、芳、华、圣、雅、清、拜、奉等含有敬意的词。在一般情况下,谦、敬词是不难区别的。如“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令堂”是敬称他人的母亲;“拙著”是谦称自己的著作,“大著”是敬称他人的著作;“贱庚”是谦称自己的生日,“贵庚”是敬称他人的生日;“愚见”是谦称自己的见解,“高见”是敬称他人的见解;等等。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常用的谦、敬词。

      谦词和敬词,前者是用谦卑的词语表示,后者是用尊敬的词语表示,而且谦词是谦称自己,敬词是敬称他人,两者的界限一般是清楚的。但是由于用谦词是为了表示对人尊敬,用敬词是为了表示自己谦卑,有时候两者的界限也容易相混。相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有些敬词,含有双向的意思,从字面上看不出谦卑或尊敬的色彩。如“屈”“辱”“枉”“曲”等,是表示自己地位卑下,他人施加于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来说,是降低了身分,是一种屈辱。但是由于这些词后面的动词所表示的是他人的行为,如“屈临”“辱临”“辱到”“枉驾”“枉顾”“曲临”,都表示对方屈尊光临,与敬称他人来到的“惠顾”“惠临”“光临”“光顾”“驾临”“驾到”“荣顾”等语义是完全一致的。既然是称他人的行为,当然应该理解为敬词。谦词只能谦称自己,敬词只能敬称他人。这是谦、敬词在用法上很重要的区别。但辞书在处理这些具有双向意义的词时,颇感困惑,一般释“辱”“枉”为谦词,释“屈”“曲”为敬词。另一个原因是有些谦、敬词是同一个词。如“下”“老”。“下”,也含有双向的意义。既可以表示自己在下位,也可以表示对方在上位。用作谦词时,是表示自己身处下位,后面一般是表示称谓或事物的名词。如“下官”,男子谦称自己;“下妾”,女子谦称自己;“下家”,谦称自己的家;“下忱”“下怀”“下悃”,谦称自己的诚意或心意。“下”用作敬词时,是表示对方居高临下,后面一般是表示对方行为的动词。如“下爱”,敬称对方对自己的关怀或爱护;“下顾”“下降”,敬称对方光临;“下问”,敬称对方有问于己。“老”用作谦词时,是老年人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如“老朽”“老拙”“老鄙”,老年男子谦称自己;“老妾”,老年女子谦称自己;“老僧”“老衲”,老年僧人谦称自己;“老荆”,老年人谦称自己的妻子。“老”用作敬词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和实际年龄无关。如《红楼梦》第六回:“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的腰还粗呢!”“老”是敬称才十八九岁的凤姐;一种是与尊老义有关。如“老人家”“老伯伯”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