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两种解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信彰 厦门大学教授 通讯地址:361005 厦门大学外文系E-mail:xzyang@xmu.edu.cn

原文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隐喻在我们的言语交际中经常出现,但人们通常认为隐喻是词汇使用的变体,即词出现转义。长期以来,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由于出发点的不同,我们很难对隐喻作出一个完整的解释。本文拟分析著名学者E.F.Kittay(1987)和M.A.K.Hallida-y(1985,1994)两人关于隐喻问题的论述,以期增加我们对隐喻的认识。

      1.0在对隐喻的解释上,Kittay赞同Richards,Black等人的一些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但他对于传统的相互作用论的一些解释持不同的看法,他综合了Richards,Beardsley,Black,Henle,Goodman,Grice等人的观点,从语义和语用出发,发展了角度理论(Perspectival theory)。由于隐喻是角度不一致性所引起的,Kittay(1987:22)赞成角度(perspective)这一术语,认为这一术语能更精确地解释Richards所谓的要旨(tenor)和途径(vehicle)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隐喻与普通归类的不同在于隐喻里的不一致性(incongruity)。普通归类是有序的,是我们将客体看成是由兴趣和习俗支配的一种角度选择。而隐喻不是有序的,如果我们要保持概念组织结构的逻辑连贯,就需要对不一致性重新排序。通过这个过程,人们得到一种新的角度。

      1.1在隐喻的单位上,传统的观点认为隐喻是句子,不是孤立的单词,而Kittay却认为隐喻使用的词语并非一定是句子,比如我们可一眼看出slum of bloom是一种隐喻说法,另外,完整的句子也不一定能从字面或隐喻上得到解释,其意义只能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解释。如:

      (1)The rock is becoming brittle with age.

      在谈论地理的语境下,这个语句的意义可以从字面得到解释,但在谈论一个年老的荣誉教授时却是隐喻,因此句子不是一个确定隐喻的单位。他(1987:24)认为一个语句是否隐喻,不是依语法结构所决定的,因此隐喻的单位是句中出现概念或会话不一致性的任何话语单位,它可以是单词、词组、句子或是一组连贯的句子。隐喻语句的中心(focus)是隐喻的途径(即隐喻使用的词语),框架(frame)是建立这种不一致性的最小单位。

      1.2Levinson(1983)曾批评相互作用论用语义特征来解释隐喻局限性很大,Kittay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强调语境的重要性,认为光从语义方面来解释隐喻是不够的,语用解释也是同等重要的。隐喻的不一致性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违反制约词语的字面和普通意思的语言规则,因此,Kittay认为隐喻具有第一意义层和第二意义层。第一意义层指语句的字面意思,第二意义层指第一意义层的功能。在隐喻中,第一意义层投射到第二意义层,由于隐喻本身双重语义内容的相互作用,便在第二意义层产生隐喻意义。隐喻的产生表明第一意义层现有的信息组织无法接纳新信息。也就是说,当我们根据语境作出的背景假设与第一意义层发生矛盾,我们就要根据语境去推导第二意义层的内容。通过这个过程,词语所在的语义场的语义关系被变换到新的概念范围。

      由于Richards未能说明如何使用语境来区别隐喻中的要旨和途径,Kittay提出了途径和话题(topic)两个术语来反映隐喻和语境的关系,用途径来表示中心词,即标记本身和标记所传递的字面意思,用话题来指语篇所谈论的内容。这样,如“Man is a wolf.”这句话就能使途径wolf显得不一致,但话题man在符合话语的语境中得到解释。Kittay(1987:28)认为隐喻意义的产生正是途径和话题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方法突出了隐喻的“双重语义关系”。

      1.3为阐述双重语义内容,Kittay采用了内涵符号的概念来避免途径和话题的混同,使它们处于相互作用的关系。符号有表达层和内容层,对于隐喻,表达层本身又包括表达和内容,它能确定隐喻的定义。隐喻的意义是两种思想角度并列的结果。如果话题有个概念内容,途径也有一个概念内容,那么隐喻就有两种概念内容,形成两个看待某种实体(entity)的共时角度。例如雪莱在Song of the Men of England中使用的隐喻Bees of England:

      (2)Wherefore,Bees of England forge

      Many a weapon,chain and scourge

      That these stingless drones may spoil

      The forced produce of your toil?

      bees的表达层是词语bees,内容层是英国工人以及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表达层里的表达是bees的发音bi:z,内容是蜂及其社会等级制度的概念。

      1.4由于语言和意义要求词语要有系统性的联系,Kittay认为(1987:139)隐喻的角度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隐喻所涉及的不是孤立的单词或思想,而是两个系统。Richards(1936:94)把隐喻看成是“语境间的相互作用”,Black(1962)把这种语境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主项和次项的联想含义系统的相互作用,而Kittay(1987:31)却认为这些系统不是联想含义,而是语义场。途径和话题是语义场的成分,但属于不同的系统。隐喻意义的产生是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Kittay,1987:35)

      1.5Kittay(1987:36)还把隐喻转义看成是不同范围(domain)关系的转换。从语义的角度,隐喻是一个语义场到另一个不同的内容范围关系的转换,即从词语的字面意思系统到使词语的隐喻意义系统的转换。例如,在Her playing is hot in this game,hot是途径,属于温度语义场,话题的范围是体育运动。hot和cold在温度语义场属于反义词,如果运动员球打得好,我们可说a hot player,打得不好,我们说他是a cold player.隐喻通过关系的变换构建了概念范围,重新组织了一个语义场,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