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语言研究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作 者:
黄行 

作者简介:
黄行 195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地址:北京市白石桥路27号,邮编100081

原文出处:
民族研究: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次会议重新确立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党的工作重点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同时也为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和外部环境,各门类社会人文科学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是建国以后基于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字的国家,语言既是民族特征之一,又是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维系民族心理意识、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开展民族地区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各种社会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民族语文在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传播先进生产技术、交流经济信息、普及法律知识,以及在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等现实社会生活领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深层的学术意义上看,我国各民族语言(包括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具有极其丰富的语言学和社会人文内涵,无疑是人类语言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发生学源流上的多元性,在结构类型上的多样性,在历史和地理分布上广阔的辐射面,无论对研究中国的语言还是世界的语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历史回顾

      1.50年代的成就

      50年代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工作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党和政府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建国初期组织了大规模的语言调查工作队,开展了全国性的民族语言普查工作。这次全国民族语言普查大体摸清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构成和分布状况,为当时开展的全国民族识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语言普查的基础上,政府提出帮助少数民族解决文字的创制和改革问题,先后为10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了14种文字方案,为3个原有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改进了文字。这些新创和改进的民族文字经过40年的推行和试验推行,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这期间还培养了一支有相当规模的民族语文工作队伍。50年代的民族语言普查和民族文字的创制改革工作表明,我国少数民族语文研究事业从开创之初,就紧密地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现实以及国家的语文规划工作联系在一起。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本地化特点。

      2.1958年-1978年的失误

      我国民族语文研究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58年以后,由于当时“左”的指导思想的干扰,民族语文工作和民族语文研究受到很大的损失:对当时民族语文工作队伍的状况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错误地把大多数民族语文工作者看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他们中间还严重地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混淆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界限;错误地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语文发展的规律,夸大了语言融合和以汉语文取代民族语文的趋势,致使民族语文机构被解散,民族文字的试行工作被迫停止;民族语言工作者正常的专业研究受到不应有的错误对待和粗暴压制。此后的20年间,全国的民族语文工作和研究转入低潮,以至全面停滞。这不仅给学科事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由于当时语言规划的指导思想违反语言文字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也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语言生活的正常开展。

      3.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为学科的振兴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次会议纠正了多年来的“左”的错误,从此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包括科学研究在内的各项工作得以拨乱反正,所取得的成就是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相比的。由于前20年的失误和挫折,建国后开创的学科仅轰轰烈烈开展了几年就很快偃旗息鼓了,我国的民族语文工作和科研事业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和发展应该说是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的。这里通过一组简单数字的对比,可以说明三中全会前后学科发展的成就。1949-1978年30年间我国民族语文学界在国内90多种杂志和30多种报刊上用汉、蒙古、藏、维、哈、朝鲜等文字发表的论文总数仅919篇,而1979年以后的近20年来发表的民族语文研究论文已近万篇,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广度更是大大超过“文革”前的水平。

      三中全会后的第二天,创办了《民族语文》这一专门登载我国少数民族语文研究学术论文的刊物。刊物首期的《发刊词》开宗明义地指出:“民族语文工作一定要同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结合起来,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祖国四个现代化服务上来。我们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指导下,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民族语文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改变不适合新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作法,做出新的创造、新的建树。配合祖国四个现代化,民族语文战线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毫无疑问,我们应当把这些工作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正确地树立了新时期民族语文研究事业总体的指导思想。

      傅懋勣先生在首期《民族语文》上发表了《全面开展民族语言研究》的重要文章。该文站在学科规划的高度,全面构想了现阶段民族语文研究应该开展的10项具体的研究任务:语言现状的调查研究、创制改革文字的研究、无文字的语言的使用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语言规范的研究、词典编写工作和词汇学的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之间翻译问题的研究、语言类型和对比研究、历史比较研究、古文字和古文献语言的研究、少数民族诗歌韵律学的研究。现在回顾起来,这10个方面的任务的确构成20年来学科研究工作的主体框架,多数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而当时还不能作出预见的少数民族语文信息处理研究和言语声学研究这样现代新兴的文理交叉学科研究,现在也有了很好的开端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