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办报特点探微

作 者:

作者简介:
方丽 彭伟步 暨南大学新闻系

原文出处:
国际新闻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澳门这个仅有4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生存着8 家中文报纸:《澳门日报》、《大众报》、《华侨报》、《正报》、《星报》、《市民日报》、《华澳日报》和《现代澳门日报》。其中发行量最大的是《澳门日报》,约占澳门报纸发行总量的7成以上。在与澳门毗邻的珠海、 中山一带,读者也乐意购买和阅读《澳门日报》,以了解澳门的近况。

      《澳门日报》创刊于1958年。花开花落,春夏秋冬,《澳门日报》已入不惑之年。《澳门日报》之所以受到市民的欢迎,关键是她贴近广大市民生活,积极反映民意,准确地寻找到报纸的卖点。正如广东原记协主席丁希凌在《澳门日报》创刊30周年时说的,“《澳门日报》首先必须在澳门立足,才能求得发展,这样就迫使《澳门日报》办成一份具有浓郁澳门人文特色的报纸。”(注:摘自《澳门三十年周年手册》。)现任社长李成俊也在《澳门日报》成立40周年时撰文说,“四十年来,本报能取得辉煌的成绩,主要是深深地植根于读者,紧扣时代脉搏,倾听读者呼声,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读者是靠山,我们把读者是否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是否与读者同呼吸、共命运作为自己最高的思想境界。我们时刻与供给养分而促其茁壮成长的广大读者密切联系,并把它当作本报的优良传统。”(注:摘自《迈向新世纪,再创新辉煌》,1998年8月15日。)

      澳门古迹颇多,以澳门半岛最为集中,在不足6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庙宇就有20多座,除妈祖庙、观音堂、莲花峰外,还有澳门最早的天主教堂遗迹——大三巴牌坊、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葬身之处——马礼逊坟墓……,可谓名胜众多,散发出澳门作为中葡文化交汇点的特有魅力。《澳门日报》就是在这样一种中葡交汇的土壤中产生的。在这方面,《澳门日报》的定位非常成功,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出澳门独特的人文景观,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凡当地发生重要事情,无论是澳督的言论,或是政府的政令措施,或是警匪大战,或是声色犬马,在报上都有及时的报道。正是立足本埠,报道澳人关心的民生话题,形成颇具特色的办报风格,《澳门日报》才能在与众多港澳报纸的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

      《澳门日报》从最初同内地大多数报纸一样,也是对开一大张,总共四个版,经过41年的开拓和进取,发展至每天出10张,40版,特别历史时期还出号外。各版内容也相当丰富,分为:澳闻、要闻、经济、港闻、体育、马经、狗经、艺海、副刊、图刊。随着澳门回归的脚步声日趋清晰可闻,《澳门日报》加强了对内地的报道,陆续创办了各具特色的副刊、专刊、言论等专版,形成了独有的风格。

      一、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新闻,大量增加言论版面

      社长李成俊在纪念《澳门日报》40华诞时撰文说,“多年来,读者的评价是‘讲真话,多嘢睇!”(说真话,内容丰富)其内涵是唯真求实,报道面广,琳琅满目,轻松活泼。密集型的信息量立足‘三度’,即广度、深度和高度,融普及与专业的特色,集知识性、思想性、通俗性、前瞻性、趣味性于一体。副刊、专刊数十个,每周轮流刊出,重视服务性、可读性和读者的参与……古今中外,大千世界、雅俗共赏,尽收眼底。”(注:摘自《迈向新世纪,再创新辉煌》,1998年8 月15日。)

      《澳门日报》长期以来坚持报道准确严谨的办报方针。相对于香港传媒,《澳门日报》十分重视微小事实的真实。编辑经常亲自打电话或通过其他途径检验数字的真实性,确信数字无丝毫差错之后,才予以报道。如1999年3月, 由内地输入的部分水鱼(鳖)被澳门卫生司发现携带有霍乱菌。其他报纸都争先恐后地报道内地的水鱼携带有霍乱菌的消息,而《澳门日报》则派出记者深入市场、检疫处、医疗卫生部门,甚至水鱼的生产地,了解霍乱菌的来源,收集了全面的资料才最后准确地报道:由内地输入的水鱼并非全都携带病菌。这些报道大大消除了澳门居民对水鱼的恐惧感,也为水鱼销售商减少了损失。为了使报道深入充分,《澳门日报》非常重视反映读者的各种意见,及时调整报道策略,不断扩大报道面和报道空间,增加全方位的信息量。例如曾就澳门暴力事件频生,影响澳门旅游业发展的情况,连续几天开辟专版刊登读者来信,对如何消除暴力献计献策,搞好社会治安、为政权顺利交接提供良好条件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新闻写作注意文风,用事实说话,用词通俗易懂。为了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澳门日报》力求做到详尽报道,版面生动活泼,既有“阳春白雪”的理论文章,也有“下里巴人”关心和喜欢阅读的新闻,朝多功能、全面报道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阅读要求。成为读者的贴心知己,反映读者的心声,是《澳门日报》鲜明的办报方针。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澳门日报》创刊以后,就一直设有社论、专论和读者来信来稿等针砭时弊的言论。《澳门日报》创刊伊始就为自己的言论树立了旗帜:爱国、和平、人道、进步。常设的言论专栏除《社评》外,尚有《新闻小语》、《新闻解说》、不代表本报意见倾向的《议事亭》、《读者之友》,分别以国际、国内和澳门的大事为议论对象。现任社长李成俊在纪念《澳门日报》创刊40周年的文章中说,“本报评述多着重热点、难点,新闻背景材料充实,捕捉国际风云变幻,透视祖国经济建设走势,从种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深入分析本质,尤其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贯彻一国两制,言简意赅,鞭辟入理,至于反映当地居民疾苦,维护居民合法权益,言之有理,不遗余力,有关当局的治理也经常回应。”(注:摘自《迈向新世纪,再创新辉煌》,1998 年8月15日。)报中言论大多经过深思熟虑,笔法严谨,文风严肃,力求短小精悍、客观公正。报纸对澳门同胞的疾苦、对澳门社会的弊端,有着自己的鲜明立场和正确态度;同时又能够从大局出发,对澳门建设特别是搞好政权交接前的社会治安,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对政府管理不善的批评性文章,则注重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近年来,澳门暴力事件屡见不鲜、治安环境日益恶化,今年又正值政权回归的重要时期,《澳门日报》虽然也报道暴力事件,但处理手法显然有别于其他一些报纸渲染性的报道,避免在政权交接的重要时期加剧社会动荡,造成人心涣散的不良后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