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年,党报从单一的党的舆论工具,发展为多种功能的传播媒介;从仰仗国家拨款生存的事业单位,转变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组织,党报的报业经济由计划走向市场。党报特有的性质、功能与社会政治地位,使其报业经济的性质与纯商业报纸有诸多差异。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党报报业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与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党报的新闻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一、党报报业经济的特点 1.报业经济性质多样化。 第一, 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1979年4月,财政部颁发《关于报社试行企业基金的实施办法》, 重申50年代提出过但未贯彻的报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办法,全国报业迅速推广企业化管理。随着报业改革的深入,报社成为独立的法人,经济上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经营上有较充分的自主权,可以自主进行多项投资和资产运营的经营活动。第二,所有制性质既存在完全的国家所有,也存在以国家所有为主体,包含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制形式。如主报收购其他报纸时,形成了报在所有权上为多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或部门共同享有,有些还与外资共同拥有一家报纸的股份。主报所参与投资的公司,投资主体更为复杂,其中也有内部职工持股的集体经济成分。如深圳特区报社,旗下的《深星时报》与香港星岛集团合资,《深圳汽车导报》则与另两家公司合股经营。南方日报社明确提出围绕报业经济5大支柱产业(广告、发行、印刷、 信息、出版)的产权或国有,或集团控股,并吸纳内资、外资及报社员工的股份。这两家报社的主报所有权目前仍百分之百是国家所有。 2.报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由于报社拥有自主的经营权,党报为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纷纷创办各种报刊争取广告和发行市场,有的党报还依靠“小报养大报”。同时,开展多元化经营,使报业经济本身包含多种产业成分。如深圳特区报社,除拥有7个报刊外,还拥有房地产、 物业管理、贸易、商业及饮食娱乐业等实业机构,营业收入逐年增加。地处东北的哈尔滨日报社投资建筑装饰、出租车、电表仪器、金融证券等9个经济领域,据报道无一亏损,广告收入也超亿元(1997年)。 尽管进入90年代以来,报业系统由于经营人才与经验不足,多种经营虽成绩与教训参半,但已成为转化广告利润和解决报社过剩人员的一个重要选择。据报道,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广告公司、报刊发行公司、房地产公司、印务中心、连锁店公司、宾馆酒家等经济实体,1997年所得利润已占集团利润的50%。 3.管理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演变。许多报社在企业化改革的过程中,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报社的经营管理机制。如深圳特区报社,对内通过制度化推进科学管理,对下属企业明晰产权,授权自主经营,以产权为纽带明确与系列报刊及下属企业的关系。1999年17周年报庆时宣布,深圳特区报社“事实上已经形成有较强经济实力、下辖多个媒体的现代化报业集团,建立了基本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南方日报社也明确提出“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因此,“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领导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4.报业经济规模迅速膨胀,已经从政府的财政负担,成长为政府税收之源,并解决数量可观的人口就业。1978年,我国仅有报纸186种, 1998年,全国共出版报纸2053种,总印数300.38亿份。广告收入从无到有,1998年达到110亿元, 一半以上的报社改变了依靠财政补贴度日的窘况,实现了自负盈亏。据统计,1991—1998年报纸广告收入年度增长情况如下: 年度广告收入(单位:亿元人民币)增幅(%) 19919.63 …… 1992 16.20 68.2 1993 37.70 132.7 1994 50.50 34.0 1995 64.40 27.5 1996 77.70 20.7 1997 97.00 24.8 1998 110.00 13.4 注:未含港澳台地区 如深圳特区报社,1982年创办时,仅有十几人,在一间低矮的铁皮屋办公。1998年该报帐面总资产已超12亿元,自筹资金建设启用的5A级智能化深圳特区报业大厦,高50层,地处市中心区,除1/3自用,尚有1/3出租,1/3销售,为报社赢取可观收入。 1998 年该报广告收入 3.829亿元,纳税6070万元,列深圳市纳税大户前十名。直接在报系及下属公司工作的就业人数达2000多人,另外,全市零售深圳特区报及其系列报的报摊达1000个,解决了大批下岗人员及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并造就了一批卖报大王。深圳特区报社报业经济的迅速崛起,是中国报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可见,改革开放后,党报报业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党报已进入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规则。那么,党报能否既坚持自身的党性原则,继续发挥其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同时又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使报业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健康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