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透视新时期名记者成功因素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少晶 南京大学新闻系研究生

原文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名记者是个人、媒体、社会三者互动作用的结果。新时期名记者突出特点在于他们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他们的特殊作用是写出的报道推动了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新闻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名记者:王韬、黄远生、邵飘萍,到稍近一点的穆青、邓拓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构成了名记者队伍一道独特的景观。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带动了整个新闻行业的腾飞,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的历史环境培养造就了新时期的名记者。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中青年记者优秀成果最高奖。从1990年起,每三年评选一次,获奖人数10人左右,迄今为止已评选三次,共30人获奖。这30名范长江奖获得者是新时期众多记者中的佼佼者,在新闻领域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我们新时期的名记者。他们来自不同的新闻单位,具有不同的个人从业背景和报道领域,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新闻队伍的全貌,从而为我们分析他们成功的因素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样本。要补充的是,范长江新闻奖只颁过三次,时间跨度不够长,且评奖受一定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进行分届分析和三届综合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获奖人员的主要报道领域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政治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约有33.3%的记者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如首届获奖者刘效礼报道“党代会”、“长征50周年”等重大事件而成名;第二届的刘振英等多次参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党代会”的报道,张建伟在两会报道上成绩突出;第三届的何平,其名字更是常同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联在一起。他撰写的《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骨灰撒放记》、《迈向新世纪的宣言和纲领——党的十五大报告诞生记》、《历史将铭记这一刻——记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等报道奠定了其在新闻界的地位。(2)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经验等,包括农村改革、企业改革、城市规划等,约有26.7%的记者擅长这一方面的报道。如首届名记者南振中采写大批讴歌农村改革、反映农村变化的新闻通讯;第二届的阿布力孜、第三届的何家正都在报道农村改革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3)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约有16.7%的获奖者在这一方面取得成功。如首届郭梅尼以代表作《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通往科学家之路——钱三强在居里实验室》形成了自己新闻人物通讯写作的风格;第三届的何平所写的《领导人物的楷模——孔繁森》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4)军队建设、党的建设、舆论监督、国际事务等也是一些名记者经常涉足的绿地,但比例较前三类要稍低。当然,范长江奖评选要顾及不同报刊、报道领域的平衡,体现出报道范围的全面性,但我们仍可看到新时期记者的新闻成就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反映了新时期的报道热点和舆论引导方向。

      2、学历情况(由于手头资料的限制,仅能将前两届获奖人员所受教育程度作一概览)

      

      上图表明,70%以上的获奖记者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高学历所占的比例较大。同时相当比例的记者是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其他的大学毕业生多是学中文、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的。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多的记者是名校的新闻系毕业生。如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毕业的研究生有艾丰、于宁两人,毕业于人大、复旦、北广新闻系的学生有5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校新闻专业的教育实力。

      3、成才周期分析

      

      

      在30名获奖者中,没有一名工作经历短于10年的,60%的人具有1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4、媒体分析

      

      可以看出,获奖记者大多集中在级别较高的新闻媒体,其中省级的新闻单位占90%,县级新闻单位只有一家。专业报刊只有《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晚报家族中只有《武汉晚报》几家单位有记者获奖。应该讲,拥有不同受众的媒体对记者成名有不同的影响。专业报刊的受众群体一般不够大,级别高的媒体往往比级别低的媒体拥有更多的受众,电视的观众通常比报纸读者多,一个媒体拥有的受众越多,其记者就越易于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媒体的性质对记者的社会影响也有不同的作用。如和广播、报纸相比,电视的形象性、直观性利于加深记者在受众心目中的印象,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家喻户晓,电视助其成名是重要原因。

      5、性别分析

      在30名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男女比例为6∶1,即仅有5名女记者获此殊荣。这说明女记者在和男记者的竞争中仍存在不少差距。尽管历史上著名的女记者就比较少,但是女记者加盟范长江新闻奖毕竟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敬业精神和不凡实力。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新闻界的女名记者必然会越来越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