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什么和怎样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光烈 北京广播学院

原文出处:
粤海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现代社会应当学习什么?

      现代社会发展之迅疾实在难于描述,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沃伦·本尼斯说过,对于这种变革的速度和规模描述“只有夸大其词倒反近于真实”。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任何一个现代社会成员都感到了眩晕。急剧的社会变革是一条不断的创新洪流,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的主要竞争手段。英特尔集团创始人之一摩尔早在1965年预言,电脑微处理器的记忆容量每18个月将增加1倍。根据这种预测, 该集团制定了“定时出击”策略,这个策略要求根据预测及早安排日程表,定时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开辟新市场。

      社会变革就是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现代社会充满着创新。这一点只要把现代社会与死水一潭的中世纪社会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在现代,许多学者之所以埋怨复制性思维过盛,是因为人们的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所致。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创新也就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通的自觉的行为。

      1996年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奥本海姆著文《〈新闻周刊〉的上网版本做些什么?》写道,在美国电脑网络上设置“谈话”节目已经非常普遍,谈话时,那些同时上网的人都能打字参与,而每一个人的信息在屏幕上飞驰而过,他们就像在大街上寻找刺激的人一样,想集聚他们很困难,《新闻周刊》在网上讨论的话题经常是有争议的重要新闻,在讨论中任何优秀的作家和写作技巧都显得不足,网上最有效的话通常出奇的简单。美国《新闻周刊》经验的意义在于对于未来人才素养要求的启示,迄今为止的信息爆炸早已使人们很难适应,互联网络将使信息爆炸的“当量”剧增,互联网络是未来的生活方式,筛选、吸纳、整合外部信息将成为未来人才的最基本的能力,所谓整合,就是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创造就是整合后的升华,创造浪潮是信息社会的特征。可以认为《新闻周刊》的经验宣布了未来人才的根本能力和未来学习的根本目标:创造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文化素养。

      (二)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从何而来?创造是思维对已有的文化要素整合的产物,它是在诸多文化要素中提炼出的内在联系的结果。有的人很用功,掌握了大量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在他们口中、笔下却是杂乱无章的,更没有从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有的人却能够根据看起来很平常的资料提出属于自己的深刻思想,并且叙述清晰。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有没有整合升华能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主体对客观世界信息的吸收是通过主体认知结构进行的,认知结构对外来信息经过筛选、加工然后吸收到自身之中。这种加工过程便是寻找普遍联系的整合过程和依靠想象力在这个整合过程之中将这种联系升华的过程,这便是创造过程。

      主体认知结构的整体就是文化素养,它含有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创造过程中两者是不可分的。文化素养高的人,如庄子所说大脑犹如“十日齐出,万物皆照”,触类旁通,“思之无涯”,“精神四达并流”,创造的“活水”永无枯竭。任何外来的渊博学问和操作经验都不过是形成文化素养不可或缺的材料,它们应当是趋于均衡的。17世纪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里曾经极其推崇“有教养的人”,这种人“不是数学家,不是传教士,也不是雄辩家,而是有教养的人,我惟一喜欢这种全面性”。这似乎与通才教育的思想相一致,与后现代主义观念不一致,在后现代主义那里全面发展的乌托邦已被解构,真正的全面性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帕斯卡尔还说过:“凡事略知一二,胜于全知一事”。可能帕氏已经意识到真正的全面性难以企及。对一件事物来说,“略知一二”难于与“全面性”有缘,但是散点式的“凡事略知一二”就是从不同侧面和层次去观察世界。从一般意义上讲,“全知一事”对于所认识的特定事物来说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认识,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说确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如果对于其他事物知之甚少的话);从深刻的意义上讲,对于特定事物的“全知一事”必将以对于整个世界和历史的全面认识为前提,仍是不可能的。我们认识世界整体的出路就在于“凡事略知一二”,这样才可能构成对世界整体具有时代意义的、相对全面的认识,并可能冲破仅仅是“数学家”一类的“全知一事。”当局者迷的局限。

      对于世界的认识,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自然要尽量多地掌握知识和信息,但是掌握知识和信息的数量并不是惟一的,它是有条件的。作为专业工作者自然要更多的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和信息,但是获得创造力的关键却在于掌握趋于全面的大致均衡的专业内外的知识和信息。一方面要有可观的量,另一方面要有知识和信息趋于全面的较为均衡的结构。

      最难于获得的能力是对各种知识的整合升华能力,而整合升华能力的灵魂是时代的先进观念,因为任何创造都是在时代话语框架之内发生的,落后于时代的“创造”是不可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有些创造一时还不能为社会所接受,不是因为它落后于时代,而是它超越了一般人的眼光,看到了社会的潜在需要,它终将为社会所接受。先进观念与趋于均衡的知识结构互动互补,符合时代需要的创造便在其中诞生。帕斯卡尔在《思想录》里还说,人不过是能思想的芦苇,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可以说,人类的全部力量也在于思想。思想观念既是加工、吸纳信息的动力和标准,又是这个加工过程中的产物。思想和知识互动,共同组成文化素养、认识结构,知识是思想的原料和基础,思想是知识的升华,文化素养的核心。创造便在这种互动中产生和释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