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教育观

作者简介:
戴天虹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潘俊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刘晓梅 佳木斯大学医学院

原文出处:
函授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爱因斯坦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科学思想家,特别是他的相对论思想人们是极其熟悉的。但是,他作为一位对社会有着高度责任感的人在其他领域的思想及其贡献,人们了解的就很少了。人们对他的教育观了解的程度就更不那普遍了。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论述是极其深刻的和丰富的,对于今天仍有重要的与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

      教育伦理的思想在他的教育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方面他极其强调人的自身应如何发展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他倡导人应该为社会献身,这可以通过他对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评价中看出。他说:“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主义而献身的人。”他多次告诫学习技术科学的年轻人:“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和实践着“我的行动是在为人类服务。”爱因斯坦的伟大这处还在于他的思想和行为的高度的一致性。他的教育伦理思想直接来源于他对人生的体验和洞察力,他的一生都是在各个方面实践和表现着他的始终如一的人生观。他在论及自己的人生观时说到:“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全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他在谈及社会与个的关系时指出:“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凡是认为他自己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无意义的人,他不仅是不幸得很,而且也难以适应生活。”“在人生的服务中,牺牲成为美德。”

      在关于学校应当加强教育伦理方面,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价值的损害。我想得比较多的还不是技术进步使人类所直接面临的危险,而是‘务实’的思想习惯所造成的人类相互体谅的窒息,这种思想习惯好象致命的严霜一样压在人类的贡献之上。”

      从以上这些论述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教育伦理思想的重视和对此类问题的深刻见解。反观现实中的教育,我们对于教育伦理思想的宣传与实践方面做的是多么的不够啊!我们更多地强调学生应当如何学,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应当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只有教育学生使其首先成为一个关心社会的人,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使其成为有一定科学技术技能的人,才是成功的教育。指望一些只懂得科学技术、掌握一定技能和只知道关心自己而不懂得关心别人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人来创造美好的二十一世纪是痴人说梦。要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人化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二

      培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人教育思想是他的教育观中最核心的观点。他始终认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人生最高目的”的能够“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

      在谈及学校在传授知识和发展独立行动等有关个性发展的能力的关系时,他着重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适应进步了变化。”他还引用了一位才子对教育所下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些论述真是太深刻了,太发人身醒了!反观现实中的教育现状,离这位伟大的科学巨人的教育思想和理想相差有多远?我们各级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早地反思,并尽快在思想和行动作出积极地反应。

      爱因斯坦在谈及学校教学内容的重点方面时指出:“我也要反对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在以后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观点。生活所要求的东西太多种多样了,不大可能允许学校采取这样的专门训练。除开这一点,我还认为应当反对把个人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照我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校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在危机时期,人们对于直接需要范围以外的东西,一般是看不到的。对于直接生产物质财富的工作,他们才愿付出代价。但是科学,如果要繁荣就不应当有实用的目的。作为一个普遍的规律,科学所创造的知识和方法只是间接地有助于实用的目的,而且在多情况下,还要等到几代以后才见效。对科学的忽视,其结果会造成缺乏这样一类脑力劳动者,他们凭着自己独立见解和判断,能给工业指出新的途径,或者能适应新的形式。”“注意不要因为整个社会的严重的创伤而毁灭了今天青年的意志力和才智。”“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