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个新词汇在中国大地上流行起来,这就是“知识经济”。据报载,1998年初中国科学院呈报给党中央和国务院一份长达46页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注:《报刊文摘》,1998年4月23日。)。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如何认识知识经济,人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教育先行”是当今时代教育的“使命”(注:《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待知识经济成为普遍的现实,再来考虑教育的回应,教育就必然要落在时代发展的后面。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步伐。就中国来讲,就会影响建设知识经济的进程。不管中国的知识经济如何发展,教育为知识经济做好准备,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育下面临着社会生产力基础的变革 历史已经证明,并在继续证明:生产力是历史发展动力。在我们的教育理论中,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是早已被确认了的。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社会生产力基础正在或已经发生变革,这一点并没有为人们所普遍认识到;知识经济可能引起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它对于我们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实践可能引起的变革,还没有为人们所深刻地认识到。因此,我们就不能不提醒人们注意:知识经济意味着教育的社会生产力基础已经或正在发生变革,我们需要在教育的新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来认识教育、开展教育活动。 知识经济虽然到了20世纪末才为人们真正所重视起来,其实还在80年代的时候,未来学家们就已经把时代变革的端倪揭示了出来。1982年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发表了他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在他所论述的十种重大变化中,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变化是“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当然他的理论的基础是美国在80年代初的经济生活。他在书中指出,在1950年美国只有17%的人从事信息工作,而在80年代初达到了60%。就是说大多数人在“创造、处理及分配信息”。这种信息社会特征的意义在于:“在信息社会里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他提出要“创造出一种知识价值的理论来代替劳动价值的理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注:约翰·奈斯比特著,梅艳译:《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15页。) 也是在八十年代,日本的一位叫堺屋太一的学者提出了“知识价值社会”的概念。他认为“在这个社会里,‘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就是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的主要源泉”(注:堺屋太一著,金泰相译:《知识价值革命》,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代序。)。这就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观点。在约翰·奈斯比特80年代的著作里,“知识”还仅指“技术知识”。到90年代,另一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和海蒂·托夫勒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中所说的知识的内涵则更广泛,“包括数据、信息、意象、符号、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认为这是新的经济时代的“经济主要资源”(注:[美]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著,陈峰译:《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1页。),这表明“知识经济”观点已更为明确。 笔者认为不管人们对于“知识经济”的提法还有什么样的争议,社会生产力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事实。这是因为人们已经看到人类社会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生产方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知识作为生产的要素日益明显,并愈益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八十年代,一些未来学家们企图揭示出一个不同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新时代,并且以他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敏感性以不同的术语来描绘这一新时代,这时人们对这样一个新时代多少还有疑惑或是感到模糊。但是今天我们的确可以实实在在地把这一建立在新的生产力基础上的时代确认下来了。 历史唯物主义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确定社会的经济形态。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4页。)劳动资料作为区分经济形态的“指示器”,又尤其表现在“生产工具”上。当前人们基本上确认了人类历史上已经历的两次文明,即“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时代,劳动资料主要是自然提供的,如土地、水、耕牛等等。工业文明时代,劳动资料的特征是人借助于自然提供的物质而创造出来的机械动力。如果说在农业文明的时代,人类借助于自然物而延长了自己的肢体,从而加强了自己的力量,那么在工业文明的时代,人类则以机械动力,更加强了自己的肢体控制自然的力量。然而无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其劳动资料的特征都是表现为有形的物。进入了工业文明以后的时代,如果我们确认这一时代就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那么这一时代的劳动资料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虽然仍然要以有形的物为劳动资料,但是同以往不同的是:“无形的知识”成为重要的劳动资料。 此时人的力量的加强,不再只是肢体上的延伸,更重要的是人的大脑智慧的延伸。许多研究经济的人,用以确证知识的证据是:今天的财富不再是以巨大的厂房、堆积如山的产品等等作为标志。财富的急剧增加,也许并不要以许多有形资产作为基础。一台家用电脑也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所以今天世界的首富是象美国微软公司这样的软件制造商。他的财富并不是你可见的有形财富的堆积(注:杨家富:《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第1期。)。在上海一个起初只有3.8万元,两个半工作人员的科技咨询公司,在5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年销售额逾10亿,拥有40多个分公司,有净资产3.5亿,控股资金7亿的庞大集团。(注:彭明榜:《青春+知识=奇迹》,《中国青年》,1998年第4期。)WPS软件的开发者为个人带来了数百万、为集团创造了上亿的财富。(注:耿海亮:《求伯君——一个未曾终结的传奇》,《中国青年》,199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