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控学习

——面向21世纪的学习理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孟威佳 空军飞行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李晓东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自我调控学习理论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它强调学生应该对自己学业的成败负起责任。自我调控学习理论包括自我调控学习兴起的背景、自我调控学习的概念与维度以及自我调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等。自我调控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受个体认识发展水平制约的。成就目标、任务价值、自我效能感及归因都是影响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的因素。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字号:

      [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1999)01-0084-90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人类的科学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据粗略统计,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3年到5年增加一倍。人类知识增长迅速、更新周期短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已经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人们从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刻地体会到“学海无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教育概念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每个人如果不会学习,当生活的传统范畴发生深刻变化之后,了解他人、了解世界、了解新生事物的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为了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是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以便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教育以时代为背景,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世纪交接的历史时刻,教育承担着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面对浩如烟海又不断涌现的知识,传统的以知识累积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已无法应付。教育的重心必须从掌握知识转移到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上来。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方法。掌握了方法的人,就是掌握了规律的人,掌握了命运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自我调控学习理论正是这样一种能满足时代要求的学习理论。本文对自我调控学习兴起的背景、自我调控学习的概念与维度以及自我调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影响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的原因做了分析。

      一、自我调控学习兴起的背景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教育改革。每一次改革的后面都隐含着关于学生学习的重要假设。第一次是所谓的心理能力运动,人们认为学生的心理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决定性影响。能力对学习的影响是广泛而稳定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第二次教改是针对“环境不利”儿童的。从60年代初起,许多学者如布鲁姆把目光转向了早期经验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上,认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所处的智力环境与学校的气氛和要求的不一致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原因。由于学生的文化和家庭背景相对来说不可改变,而且也不应该要求少数民族儿童为了顺利实现在校的学习生活而放弃对自己民族与文化的认同,因此应该从学校的角度通过革新教学方法和课程类型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特殊需要,弥补处境不利儿童在智力上的缺失与差异。到了70年代,试图消除贫穷效应的努力失败,同时亦发现全国性成就测验水平下降。研究发现同其它国家学生相比,美国学生的成绩较差。这一结果引起了美国上下的高度重视。通过对美国学校教育的检讨,研究人员认为学生成就水平的下降主要应归于60年代教育标准的降低,于是开始了旨在国家和地方层次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要求和成就标准的第三次改革浪潮。这次改革的中心是教育的标准,认为高标准是满意的教育和学生学业成绩的保证,强调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应对教育的质量负起责任。(注:Zimmerman,B.J.(1989),Models of selfregulated leaming andacademic achievement.In Zimmerman,B.J.,& Schunk,D.H.(Eds.),Selfregulated leam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pp.1-26).New York:Springer-Verlag.)

      三次改革都是强调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功能及作用,要求他们根据学生的心理能力、社会文化背景或教育标准来调整教学,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上应该发挥的能动作用。8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与智力并不能完全解释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有研究发现亚裔美国学生尽管家庭条件比较差,但他们却取得相当骄人的成绩;而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美国学生学习成绩却不尽人意。他们发现亚裔移民家庭的儿童为完成功课愿意起早贪黑,他们渴望成功,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尽管父母没有受过教育,就读的学校学习资源也不丰富,但他们通过时间管理,不断的练习,目标导向和自我效能感取得成功。相反,学习成绩差的美国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则很少,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对学业表现的自我效能感低,坚持性差(注:Zimmerman,B.J.,& Risemberg,R.(1997).Self-regulatory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ming and motivation.In Phye(Ed.),Handbook of academic leaming: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pp.106-127).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Inc.)。显然学生本人在学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亚裔学生比较善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于是开展了对自我调控学习的研究,试图解释有些学生是如何在心理能力、社会环境背景或学校的质量方面有明显局限时进行学习并取得成就的,有些学生又为什么会在心理能力、社会环境背景和教育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时却学业失败。

      自我调控学习理论假设学生(1)能够通过选择和利用元认知和动机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2)能够主动选择、建构甚至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3)能够在选择自己所需的教学的形式和数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二、什么是自我调控的学习

      谈自我调控学习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自我调控。广义地说,自我调控是个体控制和指导自己的行动的方式(注:Markus,H.& Wurf,E.(1987).The dynamic self-concept: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In Rosenzweig,M.R.& Porter,L.W.(Eds.).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vol.38(PP.299-337).Paloalto,California:Annual Reviews Inc.)。这里控制与行动是非常关键的。没有控制,就不能说是“自我”调控的;没有行动,也就没有自我的“调控”。与他人调控相反,自我调控强调的是个体本人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监察、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