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白和金 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原文出处:
宏观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先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之后,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而后又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建国头30年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现在正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0年来,在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原有经济、文化底子极为薄弱的大国,成功地实行了十分复杂、困难、深刻的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为改善。新中国经济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是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升到世界第7位,多种主要农产品、 能源和基本原材料工业产品、 日用工业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产量进入世界前5名,有些已居于世界首位,出口总值上升为世界第10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2位,12亿多人口正快步进入小康生活。 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

      新中国的经济制度变革和经济建设发展,在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和不懈探索中,经历过历史的曲折,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丰富经验。贯穿新中国经济50年的历程,有两条基本线索,也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怎样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正确地回答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要正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这就必须搞清楚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哪一阶段,在这个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次是作为前一个问题在经济方面的重要内含和进一步展开,怎样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正确地回答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问题。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又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之所以在有些时期比较顺利地大步前进,有的时候却又步履艰难甚至停滞倒退,归根到底是由于对上述两个基本问题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和切实的把握。

      (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一个个以“炮舰政策”轰开近代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延续上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解体,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国际环境,历史地决定了这两大任务不可能以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为领导、走资本主义道路来完成,只能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领导,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来完成。新中国的建立和建国后取得的伟大成就,业已充分证明了上述论断是科学的真理,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进而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短短7年时间,就在一个几亿人口而且80 %以上是农业人口的大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而且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日益繁荣,物价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与旧中国经济衰败、物价暴涨、城乡凋蔽、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的确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初步地但却生动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一度遭受严重挫折,总的看仍取得很大成就。这10年经济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在几乎完全断绝了国外经济援助和技术来源的情况下,我们依靠自力更生,不仅使经济总量和煤炭、电力、石油、钢铁、机械等主要基础性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增长,而且建立起了电子、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展开了全国工业布局。随后,在“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仍取得一批重要成就。这20年间,中国经济遭受到两次严重挫折:第一次是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1959 年7月庐山会议后开展的“反右倾”斗争,又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由此造成国民经济大起大落,主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不得不进行5年的调整。 第二次是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 造成全国性的严重混乱、破坏和倒退,把经过调整重新出现欣欣向荣景象的国民经济又推到崩溃的边缘。这20年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历史曲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后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社会历史特点和基本国情缺乏清醒的、深刻的认识,从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有的方面、有的时候甚至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回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