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共八大的社会发展战略及其运作中的变轨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武国友 1957年生,内蒙古开鲁人。博士、研究员。1990年硕士毕业后,曾在吉林省社科院工作,先后担任社会学所副所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98年调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 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共党史和邓小平理论研究。在《新华文摘》、《中共党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撰写和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新论》、《党性·党风·党情》、《红军长征全史(第三卷)》、《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交锋与转折》等著作十余部。所发表的成果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共八大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战略的概念,但它却从战略这一大视角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发展手段、发展进程、整体布局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勾画出了共和国的社会发展蓝图。在今天看来,中共八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应该说是符合国情特点的,是颇具正确性的。然而这一战略决策却未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不久就发生了改变。

      一、“八大”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新中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社会性质变换的时代交错点上召开的,它一方面需要总结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同时又要提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它在内涵方面所承纳的这种交替性特点,就决定了它必须在总结前此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八大的社会发展战略正是在这种使命的召唤下应运而生的。

      八大所涉及到的有关社会发展的内容虽然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它涉猎了有关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就其要者而言则可概括为以下诸点:

      (一)战略目标:走向发达的工业国

      八大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历史状况所作的动态分析是正确的,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表明,我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得到确立,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基本上结束了,今后党和国家生活的主题就是搞建设。这是因为,随着建国以来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从各个方面不断展开,认识水平日渐深化。这种认识水平深化的集中表现就是对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准确把握,即准确地提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27日。 )认识社会矛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这正如薄一波在总结我党以往的工作经验时所说:“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不断分析社会矛盾,并全力捉住主要的社会矛盾,把自己工作的着重点摆在解决主要社会矛盾上;主要社会矛盾转变了,工作的着重点也跟着转变,这是我们党的传统工作方法,也是领导革命和建设不断夺取胜利的一大诀窍。”(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549页。 )按照当时的客观形势与我党的“传统工作方法”和“诀窍”,全党和全国人民就必须集中力量搞建设。

      那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去建构未来的战略蓝图呢?党在当时考虑问题的思路是承认落后、不甘落后、改变落后,即在一穷二白的基点上分两步实现我们的远景战略目标。第一步,用三个五年计划或再多一点的时间,“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工业生产在社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优势,使机器制造工业和冶金工业能够保证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使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获得必要的物质基础。”(注:《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4—525页。)同时,“它也能够生产各种消费品,适当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 第123页。)。第二步,用几十年的时间, 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这种发达的工业强国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33页。)这就是八大期间,党确定的我国社会发展的远景战略目标。

      (二)战略方针:积极稳妥稳步前进

      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八大之前党内是存在不同意见的。一部分同志主张根据条件和可能“适当发展”,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领导人则主张采取“多快好省”的方针,并对“按常规走路”(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 522页。)的所谓“保守路线”进行了批判。由于批判右倾保守,从而助长了盲目冒进倾向,因而致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态不佳,比例失调严重,对此若不加以克服,必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周恩来、陈云等人经过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问题的探索与分析,提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方针。刘少奇同意周、陈等人的意见,并强调在反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反对冒进倾向。毛泽东虽然对反冒进在思想上有保留,但服从了政治局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样,八大在发展方针上就达成了共识:即“如果对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生产力有可能高速发展估计不足,或者不努力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是保守主义的错误”;如果脱离当前经济、财政和技术力量的限制,脱离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而规定一种过高的速度,就是“冒险主义的错误”(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27日。)。党的任务, 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