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经济研究50年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景平,1950年生,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征,1978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49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即开始了对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中国经济的研究。

      50年代起陆续问世的经济史资料集中,不少包含有抗战时期的内容,如《旧中国公债史资料(1894—1949)》(千家驹编,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版),《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4辑,陈真、姚洛、逄先知编,三联书店1957—1961年版),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4卷,中华书局1962内部版),《旧中国通货膨胀史料》(吴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等等。尤其值得提及的是,1957年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发行的《抗战中的中国经济》(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1940年版),该书汇辑了至1940年上半年为止的有关战时中国经济的报刊书籍资料,共分8编:1、抗战中的农村;2、抗战中的工业;3、抗战中的交通事业;4、 抗战中的对外贸易;5、抗战中的金融与管制;6、抗战中的财政;7、 抗战中的物价问题与人民生活;8、抗战中新经济生活之模范。 上述有关抗战时期经济史料的整理刊布,为相应的研究打下了基础。50年代的经济史著述已有较多涉及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的若干方面。吴承明的《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论及了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系统主要产品产量和国民政府国营工业资本、工人、动力的增长情况,中国的国际收支,日本在东北和关内的投资,美国对国民政府的财政援助,其他国家在华投资等。献可的《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在华银行发行纸币概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分析了抗战时期英、美系银行的变迁及纸币发行流通情况,并有专章对日本各银行纸币以及军用票的流通情况作述评。湖北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编的《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则以“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大破坏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为题,把战时经济列为一讲,进而分为“敌伪区经济殖民地化和日本垄断资本的独占”、“蒋管区经济的破坏和官僚资本的畸形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讲,其中日伪区分别介绍东北和关内,国统区分别介绍财政、银行与金融、商业、工业、农村问题,根据地介绍了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工商业与金融财政、阶级关系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认为,在50年代末已经初步构建起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研究的框架。但是在50—60年代,未见有专门研究战时中国经济的著作问世。

      至于战时中国经济的研究性文章,则从50年代起已有发表,如李成瑞的《抗日战争时期几个人民根据地的农业税收制度与农民负担》(《经济研究》1956年第2期),宫韵史的《1937—1945 年国民党统治区工人阶级的状况》(《历史研究》1960年第3期), 朱玉湘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田赋征实与粮食征购》(《山东大学学报》1963年第1期)。另有许多关于旧中国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方面的文章, 论及抗战时期中国经济问题,如:吴承明的《中国民族资本的特点》(《经济研究》1956年第6期)。自70年代末起, 随着对经济史和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战时中国经济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有关的著述大量出版刊布,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出版的专门研究战时中国经济的著作、资料集约50余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至于论及战时经济的著述总数,已不可胜计。尤其是研究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的领域则扩大到了战时经济的各个主要方面。以下分别介绍关于国统区经济、抗日根据地经济和沦陷区经济的研究状况。

      一 关于国统区经济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始,在对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进行政治批评的过程中,已经有研究者论及了抗战时期官僚资本在工矿业、商业、运输业的扩张,国民党政府发行内债和举借外债等问题。(注:许涤新:《官僚资本论》,海燕书店1949年11月刊行。)王亚南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论及了四大家族的买办官僚资本在抗战中的增长和资本形态的转化等问题。刘秉麟的《近代中国外债史稿》(三联书店1962年版)亦有“抗战时期的外债”专章,分述借款和租借物资问题。杨培新的《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三联书店1962年版)叙述了战时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的情况,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原因和严重后果。李建昌的《官僚资本与盐业》(三联书店1963年版)一书,专门论及了抗战时期国统区盐务的官运、专卖、商式独占等基本情况。当时几乎所有的著述都对国统区经济和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予以全面否定。

      80年代以来,随着中华民国史研究和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全面开展,关于国统区经济的研究成果大量出现。较有影响的综合类经济史资料集有《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下册,重庆市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尤其是《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的财政经济部分(共10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包括有战时国统区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资料,包括财政概况、税制与税收、内债与外债、金融概况、国家金融垄断组织的扩张、金融统制、经济概况、工矿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等。另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档案资料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档案出版社1989年版)、《民国外债档案史料》(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1990—1991年版)、《四联总处史料》(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银行行史资料汇编》上编(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二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等专题类经济史资料集中,都有相当部分属于抗战时期。这些史料为战时国统区经济研究领域的拓宽、层次的深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