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互补形态初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彭南生,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博士 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之间既有竞争,也有互补,对其竞争的一面,学术界探讨较多,而对其互补则分析不足。笔者认为,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斥和打击下,民族机器工业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且也难以顺利完成对手工业的取代,多层面的互补构成一定时期内两者之间关系的主导面,并呈现出四种形态,即行业结构型互补、市场关联型互补、市场水平型互补以及劳动技术型互补,下面就这四种形态的互补关系作一点实证分析,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

      所谓行业结构型互补是指由于民族工业两个层次间,即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之间因行业结构的差异性而形成的互补关系。中国是一个手工业历史悠久的国家,行业十分发达,鸦片战争以来,随着民族机器工业的产生,形成了一部分跨层次的行业,即在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中都存在的行业。晚清时期的手工业情况缺乏基本的统计,民国成立以后,北京政府农商部从1912年开始曾对全国手工业情况作过调查,列入该项调查的手工业行业达30种(注: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431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这3种手工业行业在1912年的户数为2087888家,职工总数13220122人,产值为4235489241元。 这30种行业大体上就是当时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行业,它们是:榨油、酿酒、制糖、制烟、制茶、制淀粉、丝织、棉织、麻织、毛织、丝棉交织、针织、皮革、衣帽、草帽辫、草席、胰皂、蜡烛、制漆、靛青、火柴、玻璃、砖瓦、造纸、陶瓷、五金、雕琢器以及其它杂工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已经受到外国同类商品打击但并未完全消失的行业如手纺纱、踹布、染坊、木版印刷等。花边、抽纱、发网、制蛋、猪鬃、肠衣等业则是在国外市场的刺激下产生的新兴手工业行业。农商部还调查了25种手工业作坊和手工工场,其行业构成如下表:

      1912年25种手工业作坊和手工工场统计(注: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357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业别 家数 业别 家数

      业别 家数

      棉织业115 制油及制蜡业 1703 制茶业617

      制线业243 制漆业18

      糕点制造业267

      织物业2130 火药火柴业80

      印刷刻字业50

      刺绣业8洋皂烛业 80

      纸制品业 115

      成衣业987 染料颜料业73

      木竹藤梭柳器业631

      染坊及漂洗业 265 制香烛业 264 毛皮革制品业 427

      针织业70

      酿酒业1387 玉石牙骨介角制品业57

      窑瓷业2214 制糖业728 总计 16313

      造纸业2788 制烟业996

      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从19世纪60—70年代起,清政府的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机器工业,除矿业外,清政府创办的民用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部门,包括棉纺织、毛纺织等行业。私人资本主义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分布在缫丝、面粉、榨油、火柴、造纸,制药等领域,但大多数规模小、投资少。它们的产生标志着近代民族机器工业的发生,但作为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中占有一定地位的经济成分,还是在清末民初时期。甲午战后,随着清政府工业政策的转变、私人投资热情的高涨,民族机器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据汪敬虞对1895—1913年间资本在万元以上全部或部分使用动力的近代机器工业的统计看,共计468家企业,分布在25个行业, 其具体情况可参见有关资料(注:根据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895—1914年)第二辑,下册,第869—919页附录一,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辛亥革命后,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以电力为动力的民族机器工业进一步增多,针织、丝织、精盐、石棉、酸碱等业中也开始机械化。这样,到20世纪初年的清末明初时期,跨层次存在的行业有:棉纺织、轧花、缫丝及丝织、针织、面粉、榨油、酿酒、制糖、制烟、制茶、制蛋、碾米、皮革、烛皂、造纸、火柴、玻璃、砖瓦、印刷、金属加工等。麻织(主要为夏布生产)、毛织(主要为制毯业)、草帽辫、草席、雕琢器、花边、抽纱、发网、猪鬃、肠衣、毛笔制造等行业基本上采取手工生产方式。水电、水泥、精盐、石棉、饮料、制罐、橡胶、酸碱、搪瓷器皿等行业主要由机器生产。

      除部分跨层次存在的行业可能产生冲突外,其它行业或因手工业无法生产而为机器工业所独有,或仅为手工制造而补机器生产之所无,它们之间不发生竞争,而是构成结构型互补。在近代中国,由于机器生产的落后性,人民生活中的绝大部分用品都是手工业制造的,手工业品在出口贸易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结构型互补更多地体现为手工业对机器生产的补充。

      二

      所谓市场关联型互补,是指生产上具有关联性的行业在产品销售市场上的互补关系,其中一部分行业的产品构成另一行业的生产原料,一部分行业的产品则构成另一行业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彼此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机器纺纱业的发展离不开手工织布业的进步,以1913、1930年为例,如有关资料所揭示(注: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第275页,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