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占有世界市场份额比重越来越高的今天,中小企业仍然以其机制灵活、决策高效、服务社区等优势,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不干预或最小的干预,给予最大最多的支持,特别是金融和政策支持,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做法。这是记者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与欧盟欧洲委员会驻中国代表团于11月15日至16日在京共同举办的“乡村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战略、政策与制度”国际研讨会的突出印象。来自欧盟国家、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国内的共15位专家在研讨会上发言。 在发言中,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欧洲国家专家的发言都提到,他们的中小企业近80%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知识经济企业的转变。而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还是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签署了入世双边协议,中国中小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与压力。处于工业化与国际化双重压力下的中国中小企业更需资金的支持。这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作为有12亿人口、且人均GDP 只有75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在转轨和结构调整时期, 这一时期国内各种矛盾互相交错,利益格局正在重新分配和调整。 中国加入WTO会使中国的产业结构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因此,在此过程中,保持较快的资本积累,将有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更快的经济增长。据此,记者认为,本次国际研讨会讨论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于即将入世的我国乡村中小企业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陈锡文所做的会议总结概括了本次研讨会的成果。他说,我们大家共同感到,政府应特别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中国当前特别关注大中型企业是缘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也会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问题。 陈锡文说,我们在研讨会的题目上用“乡村中小企业”而未用乡镇企业,是考虑到我国乡镇企业法对乡镇企业是有界定的。事实上,我国的许多乡镇企业并不符合乡镇企业法的界定。但是,无论叫什么,只要是能扩大就业和依法纳税、对本社区发展有利的企业,都应得到政府的支持。 陈锡文说,本次研讨会中外学者共同关心在下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问题,即中国经济靠什么来支撑和维持7%—8%的增长率;中国人口将在下世纪30年代达到16亿,中国靠什么来解决就业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专家和政府谈论得较多的是三个方面:一是高科技和知识经济;二是西部大开发带来巨大投资需求所创造的经济增长机会;三是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发展是离不开乡镇企业发展的。 陈锡文说,会议谈论较多的是当前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谈论得更多的是企业如何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这需要乡镇企业和金融部门进行改革,而银行改革的迫切性必要性更大于乡镇企业。改革的深度和力度是用民营经济在该领域里的比例来衡量。金融当然是一个特殊的部门,但大多数国家都允许私人经营。我们赞成专家提出的尽可能多地发展中小企业和为之服务的地方性银行、民营银行的建议。严格监管是绝对必要的,在金融秩序混乱的情况下,监管的严格与否,主要是看这种监管是否有效。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机构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虽然很难得出金融机构应如何去做,但我们已经得出的结论是乡镇企业需要发展,金融为之服务是必要的。会议上欧洲国家和香港专家提供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 欧盟驻中国大使、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一等参赞帕特里克·墨菲出席研讨会并致辞,还主持了部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