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作为国民经济中坚力量的国有企业困难重重,步履艰难;作为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先天不足”的病态也日趋显露,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为了脱离困境,“国企”和“乡企”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收获,但效果总不那么尽如人意。“国企”、“乡企”何去何从,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为了确解“国企”、“乡企”改革这道难题,温州市率先进行了将“国企”和“乡企”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弱点和企业改革新法的探索,收到明显的成效。为此,记者专题采访了钟普明局长。钟局长曾在温州市经委工作了21年,对“国企”情况了如指掌;后又到温州市乡镇企业局任职,对乡企情况也比较熟悉。所以,谈起“国企、乡企相融改革法”来,如数家珍—— 一、“三次思想解放”为“国企、乡企相融改革法”辅平了道路 1978年以来,温州市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不仅有力地启动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且为探索企业改革新法铺平了道路,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带来了温州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80年代中期以前,形成了乡村家庭工业蓬勃发展和各种专业市场快速形成的发展格局;8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家庭工业走向市场体系的发展格局。温州人不顾外界压力,只管自己干自己的,立足温州实际,在生产领域选择了家庭工业,在流通领域选择了专业市场。到80年代中期,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联户、联营、集资、合股合作的企业大量涌现,温州股份合作企业进入形成时期。 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姓“社”姓“资”的禁锢,从根本上解除了长期困扰人们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束缚。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温州提出开展以提高经济质量为核心的第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形成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和高科技产品,到1996年,企业集团发展到137家, 在引导家庭工业走向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基础上,股份合作制企业逐步转向股份化、公司化、集团化。在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上,重点是培养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金融、房地产、技术、劳动力和信息市场。 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姓“公”姓“私”的禁锢,带来了温州股份合作制企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骨干、股份合作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经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种经济并存和市场体系日益成熟的发展格局。 二、探寻“国企”与“乡企”相融改革的最佳结合点 温州市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以乡镇企业为载体,所以,温州市的乡镇企业大多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因此,“国企”、“乡企”相融改革法就是要寻求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又促进股份制经济的最佳结合点。 (一)以企业人才流动为突破点。当前,股份合作制尚处于探索阶段,股份合作制企业人员大多是“泥腿子”出身,其中有相当部分人的文化技术素质比较低,急需充实有技术、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国有企业的人员素质相对比较高,人才比较多,但富余人员比较多,包袱比较重,急需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既能吸纳国有企业的分流人员,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也引进了国有企业的人才,改善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人员结构,提高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人员素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仅温州市城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就吸纳了9万多人,分别充实到眼镜、烟具、皮鞋、服装、低压电器、泵阀、汽车摩托车配件、塑编、不锈钢材、新型家俱等十大行业。并且还吸纳了来自全国的120余万人才(其中蓝领110万、白领10万),故有“温州人只有‘转岗’,没有‘下岗’”之说。 (二)以企业资产重组为连接点。温州市的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时,大多吸纳股份合作制经济中的股本,使之既有国家股,又有企业法人股,还有原来国有企业职工的个人股,形成了国有经济中股份合作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中有国有经济的混合型经济模式。到21世纪,温州市的企业将不再按所有制来分类,而是以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来划分。 (三)以企业改制改组为切入点。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没有竞争力的国有小企业,坚决采取破产、兼并、拍卖等形式退出来。今后,再不新建独资国有企业。同时,鼓励股份合作制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金、市场、机制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兼并、售买、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老大难问题的改革,经过三年努力,使温州的国有企业除实现国家提出的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外,还实现资产多元化、开放规范化的目标。 三、“国企、乡企相融改革法”促使“国企”、“乡企”共同发展 “国企、乡企相融改革法”, 使温州市的国有企业雄风再现。 从1992年以来,温州市的国有企业虽然比重逐渐减少,但纵向发展比较快,工业产值每年递增不低于15%,资产总值每年增递增不低于16%,资产负债率每年下降不低于3.5%,经济效益连续五年名列全省前茅, 1998年1~9月,实现的利润比上年度同期增长18.3%。如有温州市国有企业“大哥大”之称的浙江东方集团公司,在1998年市场风险加大,国内市场继续疲软,国际市场走向低迷,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波大的情况下,仍然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产值增长16%,销售增长15%,利润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