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集约化规模经营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乡镇企业也必然要沿着这一规律发展。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但是仍然存在着“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全”和“多而弱”的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规模企业总量偏小、规模企业数比例偏低,集中度和竞争力低,集约化经营带动效益较差。此外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乡镇企业很难应对国内外市场发生的重大变化。所以乡镇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毫不迟疑地选择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发展战略,把发展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培植乡镇企业新的增长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一项带有方向性的战略措施。 《考核指标体系》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是政府宏观导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要有新的考核指标体系来体现政策意志,预测政策效应,改善企业经营行为,提高运行绩效。众所周知,前些年采用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是有缺陷的。它重产值轻效益,形成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倾向。它和干部升黜联系,形成一种利益驱动机制,使得人们盲目追逐产值、数量,忽视质量,助长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外延扩张的经济增长通病。所以新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着眼于避免上述弊端,以期达到带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果;有利于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优化产业、产品、技术、组织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有利于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等等战略目标、效益目标、结构目标、效率目标和市场目标。显然这是一件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新指标体系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二、研究方法及考核指标体系简介 (一)考核指标体系设置基本思路与框架构建 考核指标体系设置是否能够达到目标要求,关键是要正确把握集约化规模经营的概念,并从江苏乡镇企业的社区特性和运行实际出发。按照设置经济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比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原则论证产生,并放回实践中加以检验。 1.正确把握集约化规模经营的概念,提出相应指标。 集约化规模经营可以从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两个方面来解释。两者之间既有所区别,又互有联系。 (1)集约经营是相对粗放经营而言的, 是指相对集中地向生产系统投入资源,运用新技术、新制度、新机制,取得更高产出的经营方式,是一种比粗放经营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2 )规模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要素和产品数量达到最佳组合规模,使其平均成本降到最低、投入回报最高的经营方式。正确选择企业规模经营和规模结构,直接关系到企业结构合理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集约化规模经营可以理解为:集中一定规模的生产要素, 优化资源配置,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生产相应规模数量的产品,提高资源转换效率,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 由此可见,集约化规模经营涵盖了集中资源,形成规模,运用新技术、新制度和新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求得资源转换高效率。其中规模经营、专业化协作、经济联合是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前提;推进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是集约化规模经营的核心;求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是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目的。 从上述认识出发,又通过对规模经济作用机理理论的消化,我们得出如下观点: A.实现集约化规模经营,规模是基础,指标体系的制定首先要有利于促进调大规模; B.但是规模要适度,要以效益为准,要不同行业不同标准,不同时期不同标准,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C.规模企业的运营要讲究科学性,使其产生放大效应、互补效应、聚集效应,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D.调大规模后要有序运转,要通过集团组织结构的有序化来抑制散、乱局面; E.要以资产为纽带联结起来形成整体实力,保持联合前单体企业原有的灵活性。 这些观点为我们提出规模指标、营运能力指标、效益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提供了依据。 2.从江苏乡镇企业社区特点出发,设置集约化规模经营指标。 集约化规模经营是一场对传统增长方式的重大变革。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结合起来,对乡镇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打破社区、所有制等障碍,统筹实施,推进资产流动和优化重组,以规范的公司制企业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和政府推动,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企业集团。”社区特性对集约化规模经营推进、制约关系很大。通过对社区两重性的研究,我们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指标设置要趋利避害,既要利用江苏社区集体所有制企业经济基础比较扎实稳妥,对于扶持企业巨人有较强的实力的积极性,又要避开其社区利益驱动和地方狭隘意识的消极性,使指标体系的设置有利于引导社区从全局利益出发,提高集约化规模经营的自觉性,克服重产值轻效益观念,搞好规划,使散落的乡镇企业向乡和镇所在地集聚,开展专业化协作,从分散走向集中。这样我们也就明确了我们的考核指标要由传统的以总量指标为主的体系和单项排序作法转变到考核企业规模实力、经济效益、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上面来。设置具体指标结构要突出相对指标比重,避免数据虚假不实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