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可持续发展与技术选择的理解 长期以来,人们传统观念上往往把经济发展过程简单地理解为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过程,忽视经济活动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把生态环境的发展排除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之外,传统经济学中的价值取向,“效用价值论”、“交换价格决定价值”则导致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无价。因此,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却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 针对传统经济发展观念的局限,人们提出了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思想。在可持续经济发展思想中,引入了从社会财富增长的角度理解可持续经济发展。社会财富中包括物质财富、人力财富、生态财富三个部分。物质财富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的投资,由人类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人力财富是指通过人们在社会经济中的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态财富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可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自然财富。当然,在现代生态系统中,纯粹的“天然”的自然财富已很稀缺,那种具有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系统都不同程度有人类劳动的投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财富可相应地称之为社会总资本,与之相对应的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生态资本。可持续经济发展思想,就是在推进社会总资本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实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三者之间的互相协调,互相促进。 可持续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强劲支撑。因为技术是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按一定时期的不同水平,技术可分为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和适用技术。先进技术是指达到当代社会先进水平的技术。它对物质装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中间技术,它既不同于传统技术,也有别于先进技术。这种技术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节约资本,还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对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要求也不很高。适用技术,是指适合当地的资源状况和应用条件,适合于当地社会文化科技水平,能够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作出贡献的技术。这种技术并不强调技术的先进性,而是强调技术对当地生产要素的现有条件、市场容量、社会文化等的适用性,强调技术运用后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它可以是先进技术,也可以是中间技术。 所谓技术选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适宜的技术手段。前已述及,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推进社会总资本增长的过程中求得三种资本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科技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条件的差异,所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别,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选择上,可能出现社会总资本增长的同时,三种资本之间的增长出现偏差。①技术选择上,偏重于传统经济学意义的投入产出转化,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增加的同时,生态资本减少,但由于前二者增加量多于后者减少量,社会总资本仍表现为增加。这种技术选择,虽然增加了社会总资本,但很难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生态具有不可逆转性,当生态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害,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长,很难补偿生态资本的损失。②技术选择上,适当兼顾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增加的同时,生态资本保持不变,从而社会总资本增长,实现了初级的可持续发展。③技术选择上,在追求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增长的同时,把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实现三种资本的共同增长,推动社会总资本增长,从而达到可持续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 二、乡镇企业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技术选择的困境 我国的乡镇企业,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建国以来,由于长期实行工业偏斜政策,造成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格局,城市和农村被人为地割裂为两个相对封闭的经济系统。其结果是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劳动力剩余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进城无门,只得就地转移、消化、吸收,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乡镇企业开始破题。 发源于农村的乡镇企业,自它诞生之日起,在发展乡镇企业的技术选择上就受到以下因素的干扰。①国家工业化偏斜政策的运行,使得农村、农业积累大部分被无偿地转移到城市、工业,从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很少有能用于发展乡镇企业的资金剩余。②长期二元经济格局,一方面使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使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人力素质很难提高。③农村相对丰富的资源条件及传统经济理念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无价,使发展乡镇企业以依靠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进行农村工业化原始积累成为可能。④乡镇企业一般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集资组建而成,没有享受国家的计划投资和承担国家安排的生产任务,因而它是面向市场的利益主体。 从以上这些因素分析可以看出,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企业进行技术选择的空间就非常狭小,在技术装备上,受资金短缺的制约,只能利用耗能高、工艺落后、原材料浪费大、生产能力低的城市工业淘汰的落后设备。在技术水平上,受劳动力素质低的制约,只能采用简单、粗放、劳动强度大的生产技术。在产业选择上,乡镇企业尽管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选择城市和发达国家不愿生产的、污染严重、成本高的企业,以牺牲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为代价换取利润的增长。正是这种技术选择的组合模式,形成了乡镇企业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一直循着“高消耗、低收益、高污染、低效益”的轨迹恶性循环。 乡镇企业发展过程所采用的技术选择的组合模式,可以说是不得以而为之的选择。因为任何一种生产的经济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企业技术选择必须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①技术选择所要求的投资额大小。②技术选择对人力素质的要求。③技术选择服从于资源比较利益的原则。因此,当物质资源短缺、劳动力资源充裕,而自然资源和环境相对无价时,在利益机制驱动下,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技术就难以被企业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