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南乡镇企业的资本积累机制

作 者:
韩云 

作者简介:
韩云 苏州市委党校 苏州 215011

原文出处:
铁道师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苏南乡镇企业资本积累机制的剖析,揭示乡镇企业原有资本积累机制明显的行政推动特征。这一机制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在乡镇企业经营机制变化后,暴露出诸多局限性和弊端。这在客观上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资本积累机制。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字号:

      资本积累,就其经济意义而言,主要是指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被储积起来,转化资本。广义上的乡镇企业资本积累,应包括货币资金积累和实物形态上的产品或技术装备积累等。本文所论及的,是指乡镇企业的资本(资金)积累问题。

      一、乡镇企业原有的资本积累机制明显带有行政推动的特征

      任何一种积累机制的形成,均受制于特定的条件。产生于六十年代中期,发展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成型(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南乡镇企业,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早中期,基础比较薄弱,先天发育不足,外部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影响,政府行为对其生存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资本积累机制,明显带有行政推动的特征。这从考察苏南乡镇企业的投资过程,可以窥见一斑。

      乡镇企业的投资过程,是其资本积累机制的实际运作过程。从实践看,乡镇企业的投资过程,受其所在地的县、乡(镇)、村等党政组织,特别是乡(镇)、村级的党政组织(以下简称行政组织)的控制特别强。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的投资驱动主要是源于行政组织。企业的经济增长指标一般要由行政组织根据上级要求和本乡村范围内的发展规划制订,然后分解落实到各企业。对于企业而言,第一位是贯彻和完成上级所规定的增长指标,第二位才考虑并创造承受能力的条件。在以产值作为核算指标的前提下,行政组织的产值增长动机又掺和着非经济等多种因素。这种动机必然会转化成依赖于外延投资方式为主的投资驱动。二是乡镇企业的投资决策甚至实施过程也主要由行政组织包办。据苏州市的典型调查表明,乡镇企业的投资决策,在早期阶段,完全由行政组织控制;即使在乡镇企业发展的中后期,行政组织决策也占绝大多数。而在企业的新建或扩建实施过程中,往往在全乡镇或村范围内全面动员,统一组织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求在短期内形成生产能力。三是乡镇企业投资资金包括创办资金和追加投资,一般都主要是行政组织通过行政性手段来筹集。四是行政组织支配着企业的投资效益。据苏州市一些市县调查,乡镇企业利润的实际分配,主要取决于乡村行政的意愿。例如:苏州市委农工部和乡镇工业局所发的有关文件中规定:“企业税后利润的10%—20%,上交乡或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而据吴江市的典型调查,1990年企业税后利润上交中,有2个乡镇上交超过30%,3个乡镇上交超40%;12个乡镇的村办企业,平均上交37.7%,最高的上交70%左右。这还仅仅是乡村行政有自行制订的规定可循的部分,更多的是各种无规可循的不合理摊派及形形式式的侵蚀行为。这也表明乡镇企业在资本积累上直接受到行政组织的支配。

      由此可见,乡镇企业原有的资本积累机制,实质上是一种按行政要求,并以行政手段建构起来的运作机制。

      二、乡镇企业“改制”为其资本积累机制转型提供了契机

      乡镇企业按行政手段推动所形成的资本积累机制,曾起过重要作用。然而,在乡镇企业日趋规范、生产经营体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机制便逐渐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和弊端。

      首先,限制了企业自我积累能力的提高。积累本质上是种企业的自我扩展行为,这种扩展程度亦即积累的程度取决于企业自我积累能力的大小。而通过行政推动实行资本积累,则是发生在企业外部的一种积累行为,当这种外部行为足以左右企业积累时,外部积累的条件和能力不断得到强化。相应地,企业内部的积累条件和能力则不断弱化。以苏州市为例,乡镇企业内外部的积累能力是此消彼长的。该市1989年乡镇投入资金117.4亿元,比1981年增加8.96倍, 而企业自身利润中用于生产发展的基金,却从1981年的1.755亿元下降到1989年的8224万元, 下降了53%。

      其次,容易导致企业负债过度。由于主要采取行政推动,往往脱离企业的基础和客观条件,产生盲目的为积累而积累行为,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企业负债过度。苏南乡镇企业在80年代,通过企业外部实现的积累要占到整个积累的75%左右。到90年代后,这种状况有增无减,不少企业通过外部实现的积累达到80%以上。过度的负债,其后发弊端在近几年暴露无遗,部分乡镇企业因此而破产倒闭,更多的乡镇企业即使勉强生存下来,也因负债重重而举步维艰。

      第三,大大降低了企业积累效益。乡镇企业的资本积累在行政指令强制下,往往偏向外延性投放,而忽视内含性提高,企业的积累效益因此而十分低下。苏州市乡镇企业1981—1990年新增投入资金434.8 亿元,产值共增加162.6亿元,分别比1983年增加24.3倍和14.5倍, 而同期销售利润率、产值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利润率, 则分别由1983年的11%、10.6%、13.34%、34.12%下降到1981年的1.88%、 1.64%、2.03%、6.51%。显然, 这种投入和产值增长与其效益下降形成了强烈反差。

      所有这些弊端,从深层次分析,主要是源于企业积累行为的内外矛盾性。因为积累本应是种企业行为。但是,在企业依附于行政组织的情况下,行政推动力主宰着企业的一切,积累也就转化为企业外部行政组织的行为。企业的内部行为外部化矛盾,在乡镇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因传统经济体制因素,曾得到了强制性统一。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体制的转变和运作机制的逐渐规范,企业的自我价值和潜能的表现欲望越来越强烈,这种矛盾也就日益激化,最终导致各种弊端的产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