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地区乡镇企业转型四议

作 者:

作者简介:
青海民族学院

原文出处:
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落后地区乡镇企业在经营观念、技术装备、管理方式、人才结构等方面,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如何使落后地区乡镇企业实现转型,摆脱困境,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

      企业制度应由自然人企业向法人企业转变

      落后地区的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就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有诸多不同。改革开放前,落后地区的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发展程度普遍比较低。而在此基础上兴起的乡镇企业,由于乡镇和村级组织积累有限,因而由集体组织投资形成的乡镇企业数量很少。同时,又由于乡村和家庭的积累有限,引进资金和争取银行贷款的能力不足,因而决定了在社队企业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乡镇企业层次低、势力小。从企业的组织形式看,出资人单一化,这种投资者直接经营企业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业主制形式,在落后地区的乡镇企业中所占比重很高。近年来,随着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合伙制形式的企业有所增加。这比业主制形式有进步,但由于出资人的数量仍十分有限,经营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特点仍未得到改变。因此,寻求制度创新,逐步由包括业主制和合伙制在内的自然人企业向现代法人企业转变,是落后地区乡镇企业解决资金匮乏、管理落后、承担责任风险过大等弊端的关键。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现代公司制,而企业法人制度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内容。从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变看,企业取得法人地位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在自然人企业中,企业还没有从作为投资者的自然人人格中分离出来,即财产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还没有分离,都归业主本人。因此,这类企业的存在依赖于自然人的存在,当业主死亡、破产、被驱逐或希望解散企业时,企业就自动解体。而在公司制形式下,企业已经从投资者自然人人格中彻底分离出来,即实现了投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企业已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因此,这类企业只要经营良好,无论公司的投资者和经理人员怎样变化,企业仍然可以继续存在下去。同时,现代企业制度还具有承担有限责任的优点,即投资和企业经营者都只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这与自然人企业的业主或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相比,它更有利于调动投资者和经营者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保护他们各自的权益。由此可见,公司制更有利于落后地区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应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开发型转变

      落后地区乡镇企业由于科技水平低、管理落后,还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对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状况了解甚少,因而其只能在与传统产业结构联系密切的领域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单纯依靠对初级产品粗加工的企业,由于其资金的增值能力差,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很难取得优势和大的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落后地区的乡镇企业应致力于科技开发能力的增强,即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开发型转变,这是企业保持长久活力的根本所在,要与“科教兴国”战略相衔接。要注重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但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开发高科技产品是科研院所和城市大企业的事。根植于农村的乡镇企业似乎没有可能去涉足。其实,加工生产高科技产品不是谁的专利,只要有这个意识并积极创造条件,落后地区乡镇企业也完全有可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何况不少乡镇企业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实施高科技产品开发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科技开发队伍,加速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更新换代;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要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或通过直接购买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生产开发,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企业要舍得投资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这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能力的物质保证。

      企业管理应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管理作为一切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已经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在落后地区乡镇企业中,对管理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够,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大批乡镇企业的管理者是靠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管理企业,对现代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概念和现代各种管理方法都十分陌生。从而使本已十分紧缺的人才、资金、设备等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使企业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乡镇企业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即使所有者、经营者及生产者之间,通过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和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企业形成一套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笔者认为,乡镇企业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一是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淡化企业管理中的家族色彩。从目前青海循化、化隆两县乡镇企业看,绝大多数企业内部运行都靠家族成员管理,属于“家族化模式”企业,这种企业在初创时期显示了活力,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弊端日益显露:企业内部正常的权力运行受到扭曲,造成企业权力结构的封闭性和企业内部管理层与职工之间的心理隔阂,其结果既不利于企业内部管理人才的成长,又排斥了企业外优秀人才的引入。因此,落后地区乡镇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改变业主制模式,建立股份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投资者以外的管理层。二是要努力实现管理硬件的现代化。管理硬件的现代化包括管理组织和管理手段两方面的现代化。在管理组织方面应尽快建立一个功能完善、信息畅通、运转协调和监督机制健全的组织结构。同时,在管理手段方面应推广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大为改善,对多变的市场的反应能力明显增强。三是要努力实现管理软件的现代化。管理软件的现代化包括管理参与者现代化、管理思想现代化和管理方法现代化三个层次,三个层次都离不开人。也就是说管理者自身素质将决定管理本身的效率。因此,将落后的乡镇企业转变为现代化企业,必须要求管理者具备广博的知识、杰出的判断力、高超的用人艺术、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优秀的个人品格。有了高素质的管理者,还必须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与之相适应。员工素质除必须具备文化素养,技术水平外,还应具备自我监督,自我组织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应注意培养员工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从而形成一个上下齐心,团结协作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对落后地区乡镇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提高资产所有者对管理的认识水平,使他们懂得管理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形成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有了这种思想观念,才可能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同时,具体的管理实践,通过强化培训和自我提高,实现管理技术和方式的现代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