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与乡企协调发展四谈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乡镇企业导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农村当职工做“市民”

      农民现在进城打工居住越来越难了,城市的容纳是有限的,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还要更多地安排城市下岗分流人员就业。农民能不能在农村就从事二、三产业,在农村就享受到城市文明呢?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就可以使农民不到城市就业,打破“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格局,以乡镇企业为动力发展小城镇,打破“农村——农民,城市——市民”的格局,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阶段。是农村人口及其经济活动的非农化及其聚集的过程,是向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演变过程。城镇化将来发展的趋势就是城乡一体化,也就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城市与农村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相依托,互为市场,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城市与农村有着同等生活条件,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的益处。城乡一体化没有标准,可能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感受,在这种环境下,城乡各种优势得以发挥,各种生产要素合理交流与组合,环境优美,生态协调,城乡繁荣,二者趋于融合。

      城乡一体化起点就是农村城镇化。如果自上而下地把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很不现实的,中国特色的道路就是自上而下地把城市的产业、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转移,承接这个转移的就是作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小城镇。

      目前包括1.82万个建制镇在内的5万多个小城镇, 在许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改善了乡镇企业的布局,大规模地安排了农民就业,提高了农民素质及其生活质量,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整体上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大大扩大了国内需求,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三篇文章一起做

      哪三篇文章?就是小城镇、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这三者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非统筹考虑、合理规划不可。乡镇企业在农业母体的哺育下,充分发挥农村的各种资源优势,发展和壮大起来,回过头来补农建农带农,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小城镇对上作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对下作为农村社区之上的一个社会实体,承城启乡,成为农业发展的科技指导、生物转化和加工基地。乡镇企业也在分散中集中起来,大大推进了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三篇文章一起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工农互助、城乡一体、人民富裕、中华振兴的进程。

      小城镇的发展取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达程度。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致力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主导产业的培植、特色经济的推进,并促进市场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并集中布局,就可以大批量地把农业劳动力由农业转移至工业,同时带动第三产业为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服务,而二、三产业的大量发展,就会使大量农民的身份转化为职工,他们聚居在一起,就发育和发展成了小城镇。这是一个非常生动和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很多小城镇的兴起过程中都有体现。

      反过来说,乡镇企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需要通过发展小城镇来解决。如乡镇企业安排就业能力下降,布局分散,规模偏小,难以充分发挥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等。尤其是分散在自然村落的乡镇企业,不能很好地接受城市工业的辐射效应,从而成为整个工业经济运行的有机环节,乡镇企业本身对农村的辐射效应也受到限制。比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乡镇企业,由于是分散布局,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技术不过关,人员素质差,自己生存尚很困难,如何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这些问题已经不可能通过农村社区自身来解决,只有通过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小城镇,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协调完善才能解决。

      小城镇要有“三气”

      现在一些小城镇冷冷清清,日子难熬,濒于衰落,原因就是缺乏人气、市气、灵气。而那些颇具人口规模、市场景气、购销两旺、很有特色、文化氛围浓的小城镇,正在蒸蒸日上,一派繁荣。

      目前,我国小城镇从1979年的2854个增加到目前的5万多个, 其中约1.82万多个是建制镇,在小城镇居住的人口不到2亿人, 占农村总人口近1/4。平均每个小城镇只有几千人,这两亿人如果都集中在建制镇,每个镇也只有1万人,规模明显偏小。这对人均年收入只有2080 元的农民来讲,只有几千人和上万人集中在一起,根本形不成气候。这里面一个深刻原因就是,农民的职业转移并没有带来空间上的转移,人在乡镇企业上班,居住仍在农村,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这对形成合理的小城镇人口规模是不利的。适时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长期在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乡镇企业职工向小城镇集中,是现实的,合理的。

      小城镇还要有市气,兴一处市场,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建一座城镇,是很多小城镇的成功之路。兴建和发育市场,就可以发挥小城镇的商品流通的集散地作用,乡镇企业采购原材料、销售产品就在小城镇上进行,这就顺畅了乡镇企业的流通渠道。小城镇的功能也可以从单一的商业功能向工业、交通、流通等多功能转变;从单纯的经济功能向经济、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多功能转变,使小城镇充满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