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在苏北一个穷县的穷镇上,既无科技优势又无任何原材料,然而却的的确确地冒出一个“鞋王”。说它“鞋王”,有三点根据。一是单项制鞋业世界第一。二是皮鞋国内市场份额全国第一。三是拥有20亿元的无形资产和上百名国际设计大师。在意大利、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地建立制鞋信息中心,还向世界制鞋王国意大利输出品牌。这三个台阶使森达一步步迈上中国鞋“王”的宝座。令人纳闷的是,许多到过森达集团的人都为森达的崛起而惊奇。森达到底有什么制胜的秘决?在如今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森达的崛起和发展的确给人很多启示。 启示一:乡镇企业不是苏南的“专利” 在全国人的心目中江苏的苏南是乡镇企业的发源地,然而,森达却出自苏北的一个穷县,一位国家领导人到森达考察后感慨地说:“就森达目前的情况,无论把它搬到西北大戈壁还是搬到内蒙古大草原,它都会照样红红火火地办下去。”这充分说明了贫困的地方也可以诞生“名牌”企业。森达的发展关键是有了一个富有智慧的领头人。 领头人叫朱相桂,是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他凭着超人的智慧和出众的决策,组建了一个精明强干的智囊团。一个人的心智有限,而集体的智慧是无边的。“来的都是老师”成了朱相桂的口头禅。这几年,作为森达集团董事长的朱相桂又开始与高校的教授攀友,借他们的“头脑”,指挥自己的决策行为。 森达人有一个自己的水桶理论: 水桶,由一块块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而水桶载水容量却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一个企业,要想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就得先找到那个最薄弱的环节。朱相桂留心寻找着制约企业“载水量”的最短的木板…… 在朱相桂看来,为了使那块“短木板”加长,人才战略是根本。在培养人才上,朱相桂舍得花本钱。培训企业的业务骨干,森达使出了三招:一办班。集团创办了三个大专班、两个中专班和两个高中班。从基础抓起,鼓励骨干多学成才。二是以赛促训。每年都参加全国规模的皮革设计大奖赛,一大批森达土生土长的设计人员由此成长起来。成为全国皮鞋设计大师和高级设计师。三是送出去。每年选拔一批业务骨干到设在意大利的培训中心进行强化学习,直接与世界鞋业的高水平对接。现已外训了三批20多人次。这些外训人员回来后,迅速在企业里唱起了主角,为森达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朱相桂的另一个雄心壮志是把森达的每个员工都培养成制鞋艺术大师和鉴赏大师。为此,他抽闲补空地对员工进行技术讲座和鞋文化熏陶;在厂里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还投入巨资创办电脑房,使员工随时可通过网络收集、掌握和学习借鉴国际最新鞋业信息和制鞋技术……一系列的培训措施开拓了企业里这些农民兄弟的眼界和胸怀,使他们的单个素质和群体素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也为森达实现大名牌、世界级目标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证。 人才的确是制胜之本,朱相桂用300 万年薪网罗的台湾女鞋设计大师以其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对世界鞋业广博的了解,把意大利、港台和中国大陆女鞋融为一体,当年就开发出120多个女单鞋、 女凉鞋和高档女靴等新品种,这些产品一经投放市场,立刻成为顾客争相购买的抢手货。一年中,蔡女士设计的女鞋给森达赚回近千万元的利润。 森达集团处地偏远,交通不便,远离大城市,而且又属穷村办的乡镇企业,如此看来,网罗人才既不受地域的限制,也不受所有制形式的限制。那么朱相桂能做到的,一些国有企业、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也应能做! 启示二:皮鞋不是意大利的“专利” 长期以来日本的汽车、瑞士的表、意大利的皮鞋,似乎这些都是别人抢不走的专利;然而,朱相桂就不信这个邪。于是,他开始向世界鞋王“叫板”。 1993年,森达皮鞋就摘得首届中国“鞋业大王”桂冠,没容他的“农民军团”弹冠相庆,朱相桂已开始沉思: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化竞争态势势不可挡,只有放眼世界设计自己生存空间的企业才有生命力,我这个中国“鞋王”在世界制鞋业中处于什么位置呢? 意大利是世界制鞋业最发达的国家,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在那里立足,要向那里的世界一流厂家学习,敢于把他们作为竞争对手。1994年春天,他飞到了意大利,请教著名的设计大师马尼龙格先生,这位挑剔的欧洲设计大师看了他们生产的皮鞋后说:“了不起,你们的鞋子可以打99分”。 1分的不足在哪里?朱相桂无暇去威尼斯水城和古罗马的斗兽场, 一连在意大利考察了18个鞋厂、设计机构和生产基地。这里是鞋的圣地!一双双精美的皮鞋既典雅华贵、又高雅气派,犹如一件件匠心独具的艺术品。他明白了,这是气质和品位上的差距,是一种对鞋文化理解上的差距。中国传统称制鞋人为鞋匠,而在这个国度,鞋子凝聚着设计师的智慧,他们受到人们的敬重。要把森达这个从田野上走出来的乡镇企业铸造成世界性企业,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设计大师。“要得金凤凰,就要舍得金弹子”,他以120万的年薪礼聘香港时装和女鞋设计大师, 追逐国际上最新时装和鞋业信息;朱相桂说:“来森达发财的人越多,森达的发展就越快。”森达自己的70多位设计师都有常年因私护照,一年要出去十多次。森达鞋的创新有了源源不绝的活力。原来为森达打99分的马尼龙格由此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胸襟和气魄,他把与森达的合作“当作一生中的大事”,自任森达在欧洲的总代理,帮森达在意大利20多所国际一流的皮鞋设计师事务所都建立鞋研究中心,定期向森达发布世界各种流行新潮鞋款。一座横跨欧亚大陆的“鞋桥”也由此建立起来了,森达从这里迈开了走向世界鞋都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