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黄海之滨,有江苏农垦的几十个工厂农场。她们就象一串璀灿的明珠。这其中有一颗曾经黯淡过,近几年又重放异彩,她就是江苏省黄海制药厂。 1993年底,黄海制药厂已到了破产的边缘,企业累计亏损1200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56.7%,处于全厂半停产、部分车间停产的状况。在这危难之时,戴兵模同志挑起了黄海制药厂主要领导的重担。 1994—1998年这五年里,黄海制药厂全体员工在厂长戴兵模的带领下,开始了企业的第二次创业,他们艰难拼搏,励精图治,企业逐步走出困境。到1997年全厂实现产值(不变价)1.76亿元,销售收入1.1 亿元,外贸收购值超过7000万元,其中自营出口569.6万美元, 实现利润1020万元。企业的生产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产品出口、利润总额等五项指标,均居盐城市医药工业首位,利润占盐城市医药工业的90%多。五年间,工厂每年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增长都在30%以上。黄海及其他们创办的中外合资企业——盐城苏海制药有限公司双双连续三年获得国家AAA级资信, 苏海制药有限公司还被国家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授予国家级“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称号。1998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企业不景气,而黄海制药厂却把危机变成机遇,顺利地转入了企业的战略发展阶段,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企业形象工程办公楼、安居工程宿舍楼、发展工程输液车间GMP改造、 节能工程配电房改造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标志性工程上马和竣工,员工收入增加,福利改善,工厂发展势头强劲,令同行羡慕。 黄海制药厂的成功从根本上得益于改革。他们坚定不移地走有黄海特色的企业发展路子,企业的管理不断上台阶,五年五大步,实现了企业的超常规发展。 显远见先行一步搞改革 1993年底1994年初,当时很多企业满足于日子还过得去,并没有很强的改革意识。而黄海制药厂却到了最困难的时候,职工不能全月上班,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债主盈门,企业濒临破产。 要生存只能背水一战。 黄海的改革是从转变观念入手的,他们认为,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行动。可以这样说,观念的转变与否,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全新的观念,响亮的口号,为黄海的第二次创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自强:“企业经济亏损,但精神不能亏损,自强才能自立,企业要扭亏,首先要从精神上扭亏” 拼博:“不服穷、不畏难、敢于拚、勇于上” “团结一致、负重拚博、自加压力、勇于争先” 进取:“视今天为落后”“只争朝夕”“奋发向上”“明天会比今天好” 敬业:“要发财、忙起来,要得好、忙到了,要收入、闲不得”,“企业遍地都是钱,就看你会不会拣” 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整理出具有黄海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宝贵精神财富。 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同时,从建立精干的管理机构和合理的用工机制入手,机关科室由原先的12个压缩为5大部, 形成了厂长领导下的部门经理负责制,使机关成为直线职能参谋型机构,责任明确,效率提高。在黄海,人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今天不努力干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如今你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黄海人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场面。 接着,以多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取代原先的等级工资制。对中层干部实行年薪制,对机关后勤保障人员实行岗位浮动工资制,对生产车间实行计件工资制,对营销单位实行费用包干制。岗变薪变,按业绩考核。 五年中全厂有10多名中层干部,20多名机关干部离开了原岗位,辞退压缩人员近300人,年节约工资费用280万元。 改革使黄海员工的择业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黄海的苦脏累险工作由临时工干,现在不一样了,各车间的板车工是正式工,厂内勤杂工也是正式工。 现在黄海人可以自豪地说,如果没有当时的背水一战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在今天很多企业意识到不改革就无法生存时,黄海人已领先一步,进入企业的发展阶段了。 高筑堤堵漏挖潜严管理 黄海制药厂1993年以前为什么亏损?除了机制不活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松驰。企业就象一个漏洞百出的堤坝,钱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漏掉了。要扭转亏损,就必须堵漏,通过改革来促进管理,强化管理。 工厂实行严格的成本管理,按事先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办法,将物料的购储、调运等诸多环节,全部纳入计划管理之中。每年制定明确的降耗指标,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使企业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企业需要的原辅料和零配件,全部实行比质比价,定点供应,降低了材料成本,增加了效益。 以上做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卡好两头,管好两流,算好两账,三提高一降低。“卡好两头”即卡好原材料进厂和产品销售关:“管好两流”即管好资金流和物流;“算好两帐”即算好成本账和效益账;努力实现“三提高一降低”即提高质量,提高产销率,提高流动资金周转速度,降低成本。管理的漏洞被堵住了,水坝不漏了,效益之水越来越多。1994年黄海制药厂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近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