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里程碑的会议。这次会议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移,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回顾海南农垦2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20年;是深化改革,搞活经济的20年;是打开山门、扩大开放的20年;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20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我们以塑造农垦之魂为主旋律,以培养一支“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为垦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主线,不断促进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海南垦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无所畏惧地冲破思想禁锢,敢于面对新的实际去回答与解决现实的迫切问题。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较为明显的是破除“四感”旧观念,树立四个新“意识”。 (一)破除所有制上的自尊感,树立起时代意识。过去,不少职工为自己是“全民职工”、“国家职工”而自尊。因此,认为去集体、乡镇、私营企业或个体户那里去干活是掉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认识了新的时代环境,让自己的思想、观念、意识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择业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只要合法又有钱挣,不分国家、集体、个体的活都乐意干。外出打工成为时髦,干个体也舒心。“路要自己走,业靠自己创”在广大职工中逐步形成共识。主动发掘自己个人资源,放下架子和脸面,大大增强了到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中去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少下岗职工主动出击,迎接挑战,接受改革的考验,不再把国有企业当成避风港、防空洞。 (二)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感,树立起市场意识。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任务上面给,物资上面拨,产品上面包”,企业依附国家,职工依附企业的“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市场意识淡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农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人们逐步看清国有农场只有改革,走向市场,才能摆脱贫困。经营机制的转换,产权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集团化的形成,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等等,都充分说明,解放思想、观念更新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关键。垦区许多企业遵循市场经济的特有规律,找准市场定位,确立新的经营理念,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一些困难企业破除“等、靠、要”思想,以“宁可苦干,决不苦熬”的信心面对困难,精心地分析市场,研究经营战略,在竞争中求生存,在调整中求发展。 (三)破除平均主义的优越感,树立起竞争意识。过去,不少职工满足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和工作岗位,“姜太公钓鱼,稳坐钩鱼台”,心安理得。不想再去开辟新门路,不愿从“一专多能”方向努力,造成自身竞争力不强。通过用人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既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增强了对岗位的危机意识和对企业的忧患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竞争能力。涌现了许许多多社会需要的“多面手”、“路路通”,他们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较大提高。 二、以发展“三大”教育为基石,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四有”职工队伍。 塑造农垦之魂的着力点要放在教育人、培养人上,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1990年以来,垦区先后开展了以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挖掘人的潜能,增强企业活力,尤其注重把职工的理想信念与企业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培育特有的农垦精神和群体价值观,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先进思想在岗位上闪光,“点燃职工心中的火”,铸造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使之成为凝聚职工、激励职工、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其效果是较为显著的。 艰苦奋斗教育弘扬了农垦精神,重振了农垦雄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艰苦奋斗的观念在一些人头脑里淡漠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受到鄙视,社会上出现了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受、不愿做艰苦工作、不愿过艰苦生活等现象;为了使垦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重新树立艰苦奋斗、二次创业的思想,弘扬农垦精神,重振农垦雄风,再创农垦辉煌,1990年垦区100 多个场(处)级单位普遍开展了以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教育。这次教育紧密结合实际,形式生动活泼,声势大、效果好。通过教育,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转变了干部作风,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许多职工深有感触地说:“农垦艰苦奋斗的精神回来了,海南农垦又有希望了。”邓小平同志指出:“艰苦奋斗教育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50至70年。”这是因为,它是一项战略任务,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贯穿于实现四化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