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镇企业与环境污染 (一)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分析 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限定农村发展的“五小工业”,大多为重污染型产业,使乡镇企业具有先天不足。实行改革政策之初,农户有了经营非农产业的权利,但价格扭曲尚未消除,形成了谁拥有资源加工权,谁就能获得政策性利润的局面。人民公社解体又引起了资源配置主体数量的飞跃性增长,它们结合在一起,使大批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乡镇企业一哄而起、遍地开花。这种后天失调,又造成乡镇企业污染点多、线长、面广,难以治理、难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1.先天不足。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后,社队企业就应运而生了。在当时“大跃进”和“大办钢铁”,加速工业化方针的引导下,广大农村迅即办起了大批小炼铁、小矿山、小煤窑、小水泥、小农机修造、小食品加工等企业。1971年,社办工业产值达到77.9亿元,超过了1959年的水平。尔后,社队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1971~1978年期间,社队工业的年增长率在20%~35%之间,社办工业企业占据主体地位。 这个时期,在政府鼓励社队发展“五小工业”政策的诱导作用下和对社队企业产业选择作出严格规定的强制作用下,社队工业形成了以小炼铁、小矿山、小煤窑、小水泥、小农机修造、小食品加工为主的污染型产业结构。而企业规模小、技术起点低,采用的大多是城市被淘汰的设备,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普遍高于国有企业,则造成了社队企业污染强度相对较高的问题。在该阶段农村环境管理尚未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城市里的一些污染企业和设备因受到环境管理的限制而转移到农村,社队企业几乎不采取污染治理措施或开展相应的技术创新,对社队工业的污染问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乡镇企业的先天不足。必须指出的是,虽然社队工业以污染型产业为主,相对污染强度较高,但由于乡镇工业的总规模仍然很小,且散布在广袤的农村中,所以这一阶段社队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还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2.后天失调。改革前,政府对农村实行户籍和就业双重管制,农民不能进城务工,也不能在农村务工。从70年代末开始,政府放松了对农民的就业管制,农户有了经营非农产业的权利,但资源和产品价格扭曲尚未消除,形成谁拥有资源加工权,谁就获得政策性利润的局面。(注:1979年7月3日,国务院颁发了第一个发展社队企业的指导性文件,即“十八条”,其中包括城市工业应给社队企业让出部分市场份额,对社队企业实行低税、免税政策,以及对“小铁矿、小煤窑、小电站、小水泥等免征工商税和所得税三年”等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又造成资源配置主体数量的飞跃性增长。资源配置管制的放松、农民成为资源配置主体和扭曲的价格信号三者结合在一起,造成个体企业、联户企业一哄而起、遍地开花。这种后天失调,造成乡镇企业污染点多、线长、面广、难以治理、(注:所谓难以治理,是指乡镇工业企业往往具有生产产品的规模经济并不显著,而治理污染的规模经济比较显著的特征,很多企业达不到采用治理技术的最小规模。)难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例如,河北省满城县大册营乡方上村竟然建有98个小造纸厂,日排放未经任何处理的造纸废水8万吨, 对下游的地面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后天失调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乡镇工业污染管理缺乏力度。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乡镇工业迅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环境管理工作却迟迟没有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其二是有些官员片面地追求产值增长,对乡镇工业污染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甚至对污染源企业采取变相开绿灯的做法,致使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形同虚设,对乡镇工业污染加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一些外商投资者将许多在境外不允许生产的、有严重污染的产品迁往我国农村生产,而污染治理措施非常不力甚至根本不采取治理措施,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在福建设厂生产鞋子的一些外资厂商,对制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苯、甲苯、二甲苯等致癌、致畸的有毒有害气体,不加任何处理。为了避免因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纠纷,采取向内地招收临时工的办法,每3 个月左右就以种种理由解雇老工人,重新招收新的内地工人。有些外商还以撤走投资相威胁,要求进一步降低环境保护的标准。 (二)乡镇企业增长对环境负面影响 有关资料表明,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染在局部地区已造成毁火性的环境公害乃至社会公害,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据调查,地处云贵川的一些炼硫区,方圆几平方公里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标准5~50倍,区内山光岭秃,寸草不生,大片耕地变成了“死土”, 失去了生机,上万农民丧失了维持生存和养育后代所需的农业生产环境。 农村环境的总体情况也不容乐观。星罗棋布的小造纸厂、小印染厂、小电镀厂,几乎使所有的河流都无法免于污染,大量的废水对农业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福建省共有6000多家小造纸厂,年排放废水7000多万吨。浙江、江苏的情形也是如此。浙江某县100 多家乡村印染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周围的河道和湖塘等水体,不能饮用、灌溉、养鱼,该县的传统名酒也因湖水污染受到了影响。山东省6000多家造纸厂中,年制浆能力在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占80%。造纸废水占全省废水总量的50%,省内36条河流均遭到造纸废液的危害。 乡镇工业污染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很严重的。例如,山东省滕州市东郭镇邵疃村曾是一个“水清澈见底,鱼虾清晰可见”的地方,于1985年成为全市第一个蔬菜基地,1988年又建起了滕州市蔬菜批发市场,年产蔬菜1500公斤,销往东北3省及太原、上海等地。1992 年以来,受邻村乡镇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的影响,水被污染,浇菜菜死,果树得病,鱼虾绝迹,压水井中的水也无法饮用。由此造成的摩擦也屡见不鲜,如辽宁省庄河市大郑镇潘店村某有色金属加工厂,由于污染严重,村民有怨,发生冲突,厂长雇佣歹徒向村民大打出手,造成死亡1人、13人受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