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与重庆市城乡结构变动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光洪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中国农村观察

内容提要:

乡镇企业在城乡结构变动和城乡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二元经济十分突出的重庆市城乡产业变动和地域变动态势以及乡镇企业所起的作用,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乡镇企业的发展措施。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来自农村地区自下而上的乡镇企业已在农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近年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以农村工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改变了原有城乡工农业的简单关系,促使城乡产业结构发生变动;另一方面,规模集聚化发展的乡镇企业正着力改变城乡地域景观,农村工业小区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部分。由此,乡镇企业在产业和地域上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其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经济一体化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重庆市目前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大农业和大工业、大农村和大城市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上。同时,重庆市地处中西接合部,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本文以重庆市为实例,分析乡镇企业在城乡产业结构与地域结构变动中的作用与影响。

      一、乡镇企业与城乡结构变动

      城乡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两部分,二者随区域经济发展而逐步发生变动。其中,城乡产业变动既是过去一段时期城乡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结果,又是城乡产业联系发展的动态指标,为城乡产业结构调整而形成协调发展机制提供重要参考。在城乡产业中,工业因其关联性较强成为产业变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相比之下,乡镇企业与农业在地域上的密切关系和对城市工业的较强依赖性决定了其在城乡产业变动中的作用与影响大于城市工业,成为城乡产业变动的主导。与此同时,城乡产业结构变动连带着城乡地域互动,乡镇企业的空间集聚和规模化发展带动了地区小城镇建设。那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各层次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城乡产业变动的最终结果是城乡产业一体化;而一体化目标不仅是生产要素在城乡合理分工的一体化市场中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关键在于城乡间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产业网络一体化和空间开发一体化的形成。

      (一)城乡产业结构变动态势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给重庆市城乡经济带来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等方面。首先,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农村产值结构中,农业比重由1991年的57.63%下降为1996年的20.88%,而非农产值比重每年以7.35%的速度大幅度上升,其中农村工业产值比重1996年达42.58%。相应地, 农村就业结构中农业与非农业比由1991年的5.67∶1下降为1996年的2.92∶1。其次,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使近年来农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进而造成三大产业结构发生变动。重庆市三大产业产值结构由1991年的30.8∶41.4∶27.7变为1996年的24.2∶41.8∶34.0。与产值结构相比,三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动较快,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91 年的71.8%下降为1996年的56.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总变动达31.0%。第三,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改变了工业内部结构,促使多种经济成份工业的不同程度发展。重庆市1996年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4.2%,比1991年增长27.8个百分点, 从业人数占1/3强。

      表1重庆市各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与非农产业变动态势

      1991年~1996年

       地区 乡镇企业产值增长速度(%)

      非农产业上升比重(%)

      大渡口区 35.60

      0.86

      江北区47.70

      1.03

      沙坪坝区 30.85

      3.99

      九龙坡区 29.72

      1.33

      南岸区50.32

      2.24

      北碚区37.76

      2.63

      万盛区21.32

      1.74

      双桥区49.73

      1.17

      长寿县18.70

      6.14

      巴南区15.59

      7.21

      綦江县38.15 12.15

      渝北区26.99 10.20

      江津市26.53 12.83

      台川市19.82

      8.46

      潼南县32.05 12.72

      铜梁县35.15 14.35

      永川市33.23 12.86

      大足县37.97 16.64

      荣昌县38.21 15.48

      壁山县38.54 18.81

      1991年~1996年

       地区 乡镇企业产值增长速度(%)

      非农产业上升比重(%)

      万县市*

      38.04 11.69

      开县 33.93 24.49

      忠县 34.01 20.13

      梁平县36.96 18.12

      云阳县25.62

      9.72

      奉节县28.31 14.71

      巫山县31.09 13.74

      巫溪县31.24

      9.09

      城口县28.24

      6.85

      涪陵区*32.1 19.39

      垫江县33.83 13.41

      南川县29.08 10.31

      丰都县28.41 16.29

      武隆县23.14

      6.47

      石柱县37.51 13.87

      彭水县28.87

      9.76

      黔江县30.33

      7.40

      酉阳县19.27

      3.91

      秀山县23.93

      5.43

      资料来源:《1993年四川统计年鉴》、《1997重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注:万县市与涪陵市现分别改为万州区和涪陵区。

      在全市城乡产业结构变动较快的同时,各地区产业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表1)。

      对于城区及部分近郊区,尽管近年来乡镇企业产值与规模以较快速度递增,其城乡产业结构变动程度较小;而在以农村经济为主体的区县的变动却十分明显。除大渡口区等8个城区外,重庆市31 个区县乡镇企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与非农产业产值的比重上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872, 表明乡镇企业发展对各地区城乡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较大。同时,根据乡镇企业产值增长速度和非农业产值上升比重这两个指标在各地区变化关系,大致存在几类特殊地区。一是以巴南区、渝北区和合川市为代表,乡镇企业发展颇具规模,对城乡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已从数量型增长转为内涵型增长,突出地表现在乡镇工业已成为地区工业支柱。二是綦江、永川、万县、涪陵和南川等地在原有的规模基础上,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同时城乡产业变动也随之加快,发展前景乐观。三是巫溪、城口、黔江和秀山等边远山区,受交通滞后的限制,乡镇企业仍未得到全区域发展,非农产业比重提高缓慢;但是,这些地区因拥有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