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成绩显著 在完成以量的扩张为主要标志的乡镇企业一次创业之后,各地围绕两个根本转变大力开展乡企二次创业,促进了乡镇企业的稳定增长。从湖北省襄樊市近三年乡企二次创业的情况看,成绩是显著的。 一是经济总量继续扩张,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主体力量。1998年,该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完成营业收入590亿元,完成增加值140亿元,分别比二次创业前的1995年增长50%、40%和39%。其总量的扩张和实力的增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社会进步。如,该市2.2万家乡镇工商企业,95%以上集中在小城镇,这对节约耕地、保护资源、吸纳资金和人才、传播文化技术信息、发展教育,形成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有着极强的拉动力。 二是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组织形式向多元化、多样化转变。襄樊市以探索集体所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为重点,着力于盘活集体资产,因企制宜地推行集团组建、股份(合作)制、租赁、卖断、兼并、破产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使乡镇企业发展出现了所有制结构和资本组织形式多元化、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新局面,促进了乡镇企业运行机制的创新。截至1998年底,全市16148家乡村集体企业已有13495家(占83.6%)实行了改制。 三是骨干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私营企业抢前发展,呈现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截至1998年,全市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39个,过亿元的企业12个,这批骨干企业虽然只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1.18%,但创造的产值、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却分别占全市乡镇企业的27%、29%和30%。该市还出台政策,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参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使集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优势互补,增创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优势。目前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1万家,比1995年净增2.51万家,其1998年增加值达49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总额的35%。 四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增长方式有所突破,一批支柱行业崛起和名牌产品诞生。全市乡村集体企业已形成了粮油加工、饲料加工、茶叶加工、柳编、纺织服装、建材、矿化、机械、交通运输等九大支柱行业。在区域结构调整上,做到了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集聚发展,建成了10个国家和省级工业小区;在增长方式上,变过去片面追求产值、盲目铺摊子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盘活存量,走上了靠市场带动、以品牌兴“乡”的内涵发展之路。199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技改资金43亿元,采用新技术、新工艺360项,兴办科技型企业120多家,创建国家和省部级精品名牌产品16个。 二次创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表明,乡企二次创业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容忽视。 ——在改制环节上,运作措施配套不够,企业转机外部约束乏力。一是资产评估存在漏洞。少数地方对于集体资产低评、漏评,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另外,品牌、区位、市场、技术等无形资产难以评估。二是股权设置不规范。如企业集团大多由集体控股,个人股权比重过低,难以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一些企业股权设置分散,控股层缺位,又形成新的大锅饭。三是出售、拍卖债务不易落实。如剥离出有效资产成立新企业,债务仍背在老企业身上,债务实际上没有落实。四是债务转移不易操作。如严重资不抵债企业,老债未还,新债增加,加之新老债息不一样,债务转移有区别,企业改制出现盲点。五是产权界定缺乏权威操作方法。主要是租赁、承包企业的财产风险责任最终仍由乡村集体企业承担,解决不了产权问题,导致租赁承包经营者拼设备等短期行为。这些改制环节上的焦点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悬而未决,大大削弱了转机建制的内在动力。 ——在发展机制上,竞争主体增多,优惠政策减少,产业、产品、技术、人才等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1)机制弱化。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入和个体私营企业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其原有的机制活、负担轻、转向快等优势大大弱化。此外,乡镇企业是在短缺经济时期发展起来的,而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其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等劣势愈显突出。(2)资金短缺。金融体制改革后,银行贷款风险意识增强,尤其是“抓大放小”战略的实施和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推行,使银行基本冻结了对乡镇企业的贷款。同时,乡镇企业还承担着过多的社区职能和反哺农业的任务,自身积累不够,自我投入困难。另外,乡镇财政困难的不可缓解;企业外引内联力度不够、内外融资条件欠缺等等,都给乡镇企业的投入带来新的压力。(3)结构不优。一是产业结构趋同。襄樊市大部分乡镇企业接受国企辐射而发展,产业及产品结构趋同现象严重。二是布局结构分散。乡镇企业大都“乡办在乡、村办在村”,这种“诸侯割据”式的布局结构,不仅不利于集聚优势、规模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工业小区建设。三是技术结构单一。由于乡镇企业一次创业定位于“拾遗补缺”,没有建立“市场主导型”产品,企业设备“傻大粗”,产品技术含量低,所以在二次创业中,不少企业进退维谷,发展面临着技术层次低、专业人才缺的压力。 ——在外部环境上,齐心协力支持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的氛围不够。(1)认识偏差。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抓农业保险,抓乡镇企业危险;守摊子、抓老企业容易,上新项目、抓投入难,发展乡镇企业的热情有所下降。(2)负担过重。收费项目多、收费标准随意性大、“三乱”收费屡禁不止。据调查,乡镇企业的各项收费达51项,收费额约占销售收入3%以上。(3)待遇不平等。党的十五大虽已指出要“引导、鼓励”集体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发展,但目前仍存在对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不公正待遇。(4)机构不稳。目前大部分乡镇企管会机构无编制,经费无保证,人员不稳定,影响了职能的发挥和服务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