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诸暨市时有乡镇企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这样的企业正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据调查分析,造成这些企业破产倒团的原因主要有: 一、企业根基没有夯实,包袱越来越重。诸暨市乡镇企业真正大批量上马是80年代中后期,由于其本身实收资本微乎其微,又历经了建、并、撤等重组过程,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后,原先的销售渠道、货源来路全部被打乱,还承担了并入企业的大量无法收回的债权和难以支付的债务,造成企业家底空虚,负担沉重。 二、企业流动资金固化,资金效益下降。80年代初,由于信贷失控,许多乡镇企业是靠银行的贷款白手起家的,从固定资产到流动资金全部靠银行贷款,一些企业因为固定资产投入过多,还把流动资金贷款也用在固定资产投入上,这样到80年代后期,国家银根紧缩,信贷规模受限制,企业经营就面临困境。同时有些企业因盲目扩展业务,盲目投资,使企业流动资金越来越紧张,从而陷入绝境。 三、市场预测不准,投资可行性分析失误。前几年的“技术改造热”和“项目投资热”使许多企业吃了大亏,由于企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预测不准,加上一些政府部门引导失误,导致一些乡镇企业对市场前景过于乐观,有的为此不顾企业的实际能力,盲目上新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结果有些企业上项目之始就是企业开始面临倒闭之时。有的产品还未出来,市场就起变化,成为淘汰产品,根本跟不上市场供求形势的发展,从而使企业债务包袱更加沉重,最终导致企业破产。诸暨市有家珍珠粉厂,当时是市级骨干明星企业,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生产形势、销路、效益都十分好。谁知企业不顾实际盲目追求上新项目、大项目,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技改项目上,结果新产品开发不成功,连原来走红的珍珠粉生产也受到影响,企业一下子陷入了绝境。一家好端端的企业就这样被技改改跨了。 四、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有些乡镇企业初建时,生产设备本来就落后,技术力量也明显不足。在80年代初我国有些产品在质量意识上还不高的情况下还可以勉强维持,但到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开,加上对外开放,产品质量意识大幅度提高,而此时有些乡镇企业却还停留在老设备、老技术上,显然已不能适应。据对诸暨市“南方五金城”的调查,在80年代初建厂、有一定规模的100多家乡镇企业中,目前剩下来的只有10多家,当然这几家已经占领市场,成为骨干企业,绝大部分已被市场所淘汰。而其之所以被淘汰主要是因为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过关,销路断绝,不得不被迫关闭。 五、企业注重规模的扩张,忽视成本核算管理。有些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没有估计到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盲目地占领市场,而忽视成本核算管理。诸暨市有几家已经上规模的轻纺企业,由于盲目扩张规模,在新疆、云南、四川、湖南等地大量设立分公司,结果由于忽视成本核算管理,在外的分公司造成严重亏损,最后导致企业破产。 六、企业重融资规模,轻融资效益。有些企业创建时是靠银行支撑起来的,但在经营过程中,一旦银行满足不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就采用职工股份集资和社会高息集资等手段吸收资金,有的甚至采取月息2分的高息集资,而实际上企业的效益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的高成本资金。诸暨市有家公司,在银行贷款已达200多万元的情况下,不顾效益擅自向职工和社会集资300万元,仅此一项利息支出一年就达七十多万元,而企业的利润还不够付利息,难怪要陷入亏损,结果集资款到期难以兑还,企业被迫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