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乡镇“三资”企业浅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淀 张腊娥 苏州大学财经学院

原文出处:
乡镇企业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八五”期间,苏南面对世界范围内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的挑战,实施“外贸、外资、外经”三外齐上的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外向型经济尤其是“三资”企业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外资量态急剧膨胀也带来了诸多矛盾,本文就乡镇企业中的“三资”企业谈些粗浅看法。

      一、“三资”企业的现状

      1.注重总量的扩张带来“五多五少”。在以往10多年时间里,苏南地区选择的是速度战略,把速度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兴办“三资”企业同样如此。因为“三资”企业是取得经济总量扩张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是,“饥不择食”地寻求合作伙伴,使得那些资本技术稀疏的中小外商大量涌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五多五少”的现象。即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居多,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少;引进二手设备多,先进设备少;低水平重复的多,新兴产业少;投资规模小的企业多,规模大的企业少;“硬”件引进多,“软”件引进少。就整体而言,呈现粗放型经营为主的格局,经济总量的扩张未能取得质态的相应提高。

      2.对外商的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行为规范和法律规范。在追求数量扩张的过程中,对外商的经营活动缺乏必要的行为约束和法律约束,从而出现了“假亏”现象。外商利用中方对国际市场信息不灵敏的弱点,采用原材料报高价,产成品报低价的手段,在供销管理中“吃水”,大量利润被截流。在财务管理中,不按国家规定,过多提取折旧,在账面上形成“假亏”,以此逃避税收。

      3.“三资”企业快速发展,有可能导致乡镇集体经济萎缩。苏南乡镇“三资”企业,一般采取“嫁接”方式,即以原有乡镇企业的土地、厂房、设备等为基础,招徕外商投资,进口较先进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原材料和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外购外销。这种“嫁接”式的“三资”企业投资少、周期短、收效快,一般由中方控股。新办的“三资”企业,乡镇投入的资金全部或大部分是借入资金。由于出现“假亏”现象,合资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差,乡镇方难以取得较高的资金回报率,有的甚至亏损,再投资能力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外商为了取得控股地位,纷纷提出扩大投资规模。乡镇方因信贷规模严格控制和不允许集资而资金严重短缺,或为了偿还原有投入的债务,被逼纷纷让出股利,外方通过增量扩股而处于控股地位。这样,乡镇方由控股变为参股,在“三资”企业中的份额逐步减少。随着“三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外方控股能力的增强,其参与份额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外方资本在乡镇企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有可能导致集体经济的萎缩。权威人士预测,到本世纪末,昆山市的外方资本有可能超过乡镇集体企业资本。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南的集体乡镇企业将会失去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成因分析

      纵观苏南乡镇“三资”企业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既有宏观因素,又有微观因素,但追求总量不断扩张的冲动是主要的。

      1.社区政府过度追求“三资”企业数量指标。苏南乡镇企业是典型的政府推动型经济。社区政府在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发展、兴办“三资”企业的初始阶段,发挥了组织、协调和资源的动员作用。但是,他们为了表现地方和自身的“政绩”及社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协调发展,往往以总量快速增长作为主要目标。而“三资”企业的数量以及利用外资的多少就成为衡量其“政绩”的重要指标。在追求经济总量上升速度以表达“政绩”的驱使下,社区政府往往只注重外资量态的扩张,却很少考虑引进外资的近期和远期成本;只注重外资引进速度,忽视了外资质态的提高。

      2.选择外资对象的盲目性,阻滞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一,总量过剩。引入外资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外资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吸引外资需要有相应的吸收能力,这是发展外向型经济保持经济低依赖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目前来看,苏南乡镇经济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其高速度是依靠高投入来支持的。高投入产生了对资金需求的“饥渴症”,在信贷等融资手段无法满足投资需求时,便靠大规模引入外资弥补。外资的介入并未改变原有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又形成对外资新一轮的需求。进入90年代以来,苏南乡镇经济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外资支持的。对外资的高依赖性导致了乡镇集体经济的比重下降。其二,结构性过剩。由于历史的成因,苏南的乡镇工业以加工业和轻纺工业为主,长期接受城市工业的幅射,城乡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基本雷同;乡镇内部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基本雷同。外商投资的领域多为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型加工行业,且技术层次不高。“三资”企业的介入,形成新一轮的结构趋同,加剧低效率的竞争,带来了资源的更大浪费。乡镇集体企业在城市企业和“三资”企业的两面夹击下步履维艰。其三,独资企业过剩。近年来,独资企业尤其一些跨国公司兴办的独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比重不断上升。仅苏州市就有独资企业267家,并呈现扩大的趋势。独资企业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区政府可以从土地批租中取得直接经济利益。而独资企业规模大,技术装备水平高,易于在生产经营上形成垄断,直接构成对乡镇集体工业的威胁,从长远看独资企业过多弊大于利。

      3.法律体系不健全。迄今为止,我国已制定了200多项涉外经济法,初步形成了一套法律体系,但所制定的法规和政策具有不成熟性,对出现的新问题,立法则有明显的滞后性。在执法的过程中,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亟待克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