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迟树功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原文出处:
理论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甚至被国外舆论称为中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但经过20年的迅猛发展之后,我国乡镇企业出现效益下降、发展速度迅速回落的状况。如整个“八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2%,而到1996年则下降到21%,1997年则仅有18%。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乡镇企业在许多方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因此,乡镇企业要在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涨中发挥重要作用,挖掘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方面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就必须进行战略性改组。

      一、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战略性改组

      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体系,几乎涵盖了所能进入的产业。但其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严重。乡镇企业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如在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中,第一产业只占2.1%,第三产业仅占13.2%。加工工业发展超前,能源、 原材料工业滞后;传统产业比重偏高,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偏低。也有一些乡镇企业在产业选择方面出现偏差,忽视或轻视发挥当地的资源等优势,造成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比重偏低,对农业的带动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现有35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创造的产值只占乡村集体工业企业的1/4,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0%,而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增值部分一般都高出农业总产值的数倍。由此不难看出,我国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乡镇企业实际上走了一条与城市企业结构趋同的路子,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也引发了盲目竞争、过度竞争,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调整乡镇企业形成的传统产业体系已势在必行。其根本出路在于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改组。产业结构的改组事关乡镇企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只有根据市场需求、本地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进行产业结构改组,才能提高乡镇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其持续高速增长。

      (一)以改组带动产业的协调发展。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改组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依据产业政策和产业演进规律,在实行多业并举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带动第一产业,改组优化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在当前,适应发展知识经济的要求,乡镇企业应着眼于高层次、高起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技术结构,促进产业技术演进升级,并不断用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乡镇企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推动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改组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逐步实现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为此应首先考虑立足于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搞好资源性开发产业,大力兴办农林牧渔企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种养业和其他多种经营的发展;进而发展储藏、保鲜、运销业以及建筑业和其他第三产业。通过建立新的产业体系,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的企业为“龙头”,并依靠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以及联结产前、产中、产后的格局,组成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使乡镇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稳定的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带动农业的企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这种产业体系非但没有动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克服了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经营规模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社会效益高与农民收益低等诸多矛盾,形成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产业结构改组中,应重视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关联度强、并能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战略新格局,也意味着乡镇企业把根深深扎在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产业之中。

      (三)产业结构改组应与投资结构优化相结合,通过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投资结构调整应从重视外延数量型投资转向重视内涵效益型,加大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力度,提高乡镇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亦即通过乡镇企业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使乡镇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的改善。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实现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投资倾斜于主导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精尖优势产业。与此同时,要建立与完善新的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集社会资金,培育农民自筹与银行贷款并重的融资环境,以支持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改组。

      二、乡镇企业产品结构的战略性改组

      在以往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品短缺,对生产者来说无须担心产品的销路。因此,乡镇企业虽然在资金与科技投入方面不足,而更多依靠劳动力和土地的投入,采用简陋的设备进行生产,但也能借助价格优势实现产品的价值。但随着我国短缺经济的逐渐消失,形成了买方市场,消费者在市场中处于选择的主动地位。因此,在这种市场条件下,乡镇企业仍仅依靠低价优势,而不重视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那么就会失去竞争力。尤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国有企业迅速转换经营机制,并依靠自身技术、设备、管理、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从而使乡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日趋弱化。因而乡镇企业只有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进行战略性改组,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相关文章: